导论:西方悲剧理论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 | 第1-19页 |
第一章 概念的引入与观念的演进:从惨剧到悲剧 | 第19-55页 |
第一节 概念的引进与团圆意识的打破 | 第19-30页 |
第二节 认识的发展与创作的推进 | 第30-40页 |
第三节 理论的总结与意识的深化 | 第40-55页 |
第二章 现代标志物的诞生:曹禺的悲剧创作及其生成意义 | 第55-79页 |
第一节 从悲悯的人生观走向悲剧创作 | 第55-63页 |
第二节 悲悯而激情的生存悲剧 | 第63-70页 |
第三节 自我身份的确立 | 第70-79页 |
第三章 现实主流的高峰:郭沫若的悲剧创作及其发展谕示 | 第79-109页 |
第一节 从自我的苦闷到革命的悲剧 | 第79-91页 |
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同构的社会—历史悲剧 | 第91-100页 |
第三节 走向唯一的社会悲剧 | 第100-109页 |
第四章 乐观的消解与艰难的复苏:从社会主义悲剧讨论到理性的反思 | 第109-147页 |
第一节 乐观的社会主义悲剧 | 第109-125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悲剧的讨论与超越 | 第125-137页 |
第三节 现实的反思与期待 | 第137-147页 |
余论 | 第147-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162-163页 |
后记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