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 第12-21页 |
1.2.1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 第12-15页 |
1.2.2 景观健康概念及评价研究 | 第15-17页 |
1.2.3 生态需水研究 | 第17-18页 |
1.2.4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及其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2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21-27页 |
2.1 绿洲的概念与内涵 | 第21-22页 |
2.1.1 绿洲的定义 | 第21页 |
2.1.2 绿洲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 绿洲稳定的概念与评价 | 第22-23页 |
2.3 干旱区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 | 第23-25页 |
2.3.1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2 水资源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 基于绿洲稳定和用水竞争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 第25页 |
2.5 本研究的主要流程 | 第25-27页 |
3 宁夏绿洲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33页 |
3.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7-28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7页 |
3.1.2 自然环境 | 第27-28页 |
3.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8页 |
3.3 水文水资源概况 | 第28-30页 |
3.4 生态环境问题 | 第30-31页 |
3.5 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3.5.1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 第31页 |
3.5.2 传统的用水结构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31页 |
3.5.3 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 第31-33页 |
4 宁夏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分析 | 第33-51页 |
4.1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33页 |
4.2 图像处理 | 第33-35页 |
4.2.1 景观类型划分结果 | 第33-35页 |
4.2.2 图像处理精度 | 第35页 |
4.3 景观特征的变化 | 第35-50页 |
4.3.1 景观类型的结构与变化 | 第35-38页 |
4.3.2 景观斑块面积等级构成与变化 | 第38-40页 |
4.3.3 景观类型的动态转移 | 第40-44页 |
4.3.4 总体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 第44-47页 |
4.3.5 景观类型生态作用的基本判定 | 第47-48页 |
4.3.6 生态变化趋势分析 | 第48-50页 |
4.4 宁夏绿洲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驱动机制分析 | 第50-51页 |
5 宁夏绿洲水土资源合理配置 | 第51-72页 |
5.1 水资源与绿洲规模关系的研究 | 第51-54页 |
5.1.1 从耕地角度出发的绿洲规模分析 | 第51-52页 |
5.1.2 考虑生态需水的绿洲规模分析 | 第52-54页 |
5.2 基于水热平衡原理的绿洲稳定性分析 | 第54-62页 |
5.2.1 绿色生态系统与灰色生态系统的关系 | 第54-55页 |
5.2.2 绿洲水热平衡分析 | 第55-56页 |
5.2.3 绿洲蒸腾发量计算 | 第56-61页 |
5.2.4 宁夏绿洲的水资源利用状况 | 第61页 |
5.2.5 宁夏绿洲稳定性分析 | 第61-62页 |
5.3 合理的绿洲生态建设模式 | 第62-64页 |
5.3.1 节约生态用水 | 第62-63页 |
5.3.2 生态系统的绿色当量 | 第63-64页 |
5.4 宁夏绿洲生态需水预测 | 第64-68页 |
5.4.1 本研究的生态需水内涵 | 第64页 |
5.4.2 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 第64-67页 |
5.4.3 生态需水预测 | 第67-68页 |
5.5 宁夏绿洲适宜灌溉面积分析 | 第68-72页 |
5.5.1 模型的建立 | 第68-70页 |
5.5.2 目标函数的求解 | 第70-72页 |
6 结论 | 第72-74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之处 | 第72页 |
6.2 论文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发表文章与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