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性声明 | 第1-4页 |
| 序言 | 第4页 |
| 一、对检察官性质和地位的认识 | 第4-10页 |
| (一) 从检察制度的产生看检察官的属性 | 第5-6页 |
| (二) 从现代检察制度的发展看检察官的属性 | 第6-10页 |
| 1、检察一体原则 | 第7-8页 |
| 2、检查官的法定性义务 | 第8-9页 |
| 3、客观性义务 | 第9-10页 |
| 二、检察官权属的价值选择与检察制度改革的趋势 | 第10-11页 |
| 三、我国检察官公诉权的性质与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构建 | 第11-17页 |
| (一) 我国检察官公诉权的性质 | 第11-14页 |
| (二) 对我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改革设想 | 第14-17页 |
| 四、公诉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职业公诉人制度 | 第17-34页 |
| (一) 职业公诉人 | 第17-18页 |
| (二) 职业公诉人制度的特点及优势 | 第18-25页 |
| 1、赋权是职业公诉人制度的首要内容 | 第18-20页 |
| 2、高素质人员的选拔是职业公诉人制度的核心 | 第20-21页 |
| 3、机制创新是职业公诉人制度的立身之本 | 第21-25页 |
| (三) 对完善职业公诉人制度的建议 | 第25-34页 |
| 1、进一步完善以职业公诉人为核心的刑事审前程序 | 第25-26页 |
| 2、合理界定职业公诉人独立行使职权与检查长指令权的界线 | 第26-28页 |
| 3、职业公诉人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28-31页 |
| 4、职业公诉人的办案配套机制 | 第31-32页 |
| 5、职业公诉人的定期培训制度 | 第32-33页 |
| 6、职业公诉人的职务保障制度 | 第33-34页 |
| 后记 | 第34-3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