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红楼梦》研究与评论论文

《水浒传》与《红楼梦》的性别诗学研究

绪论第1-13页
第一章 《水浒传》与《红楼梦》中的诗学趋向第13-24页
 第一节 植根于传统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形象第13-14页
 第二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崛起第14-17页
 第三节 性别诗学的概念、对象和任务第17-19页
 第四节 《水浒传》与《红楼梦》的诗学趋向第19-24页
  一、自然性别、社会性别与诗学性别第19-21页
  二、《水浒传》与《红楼梦》中的诗学趋向第21-24页
第二章 《水浒传》与《红楼梦》中的性别观第24-64页
 第一节 《水浒传》中的性别观第24-42页
  一、《水浒传》中的女性观及其特点第24-34页
  二、《水浒传》中的男性观第34-42页
 第二节 《红楼梦》中的性别观第42-64页
  一、《红楼梦》中的女性观第42-55页
  二、《红楼梦》中的男性观第55-64页
第三章 《水浒传》与《红楼梦》中的相同艺术创作手法第64-103页
 第一节 塑造人物性格的不完美性第64-72页
 第二节 浓郁的抒情气息第72-91页
  一、抒情在烘托人物性格时的作用第72-76页
  二、抒情在营造意境中的作用第76-85页
  三、抒情所营造的狂欢化特色第85-91页
 第三节 丰富的人物和人物的丰富性格的塑造第91-103页
  一、《水浒传》与《红楼梦》中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第91-96页
  二、性别观是造就悲剧的罪魁祸首第96-103页
第四章 《水浒传》中至刚的诗学趋向第103-145页
 第一节 《水浒传》中英雄意象的建构第103-111页
  一、英雄传统的阳刚意象第103-105页
  二、《水浒传》中英雄世界群体氛围中的激情第105-111页
 第二节 《水浒传》中创作技巧的主刚艺术效果第111-126页
  一、构思第112-115页
  二、情结与悬念第115-121页
  三、语言的阳刚性第121-126页
 第三节 《水浒传》是典型的男性文化的产物第126-145页
  一、男性文化传统概念第126-131页
  二、《水浒传》是典型的男性文化产物第131-145页
第五章 《红楼梦》中至柔的诗学趋向第145-197页
 第一节 佳人意象的阴柔性第145-170页
  一、佳人在传统文化中的阴柔美第145-151页
  二、《红楼梦》中“雅”的进一步深化第151-170页
 第二节 《红楼梦》中创作技巧的阴柔艺术效果第170-186页
  一、静态描写的大量使用第170-177页
  二、静态描写的阴柔艺术效果第177-183页
  三、语言的婉约特质第183-186页
 第三节 女性文学基本概念第186-189页
 第四节 《红楼梦》创作中的女性主义策略第189-197页
第六章 《水浒传》与《红楼梦》对性别诗学的建设性贡献第197-221页
 第一节 随着历史前进的性别叙事的演变第197-203页
  一、从“层层设险”到“潜移默化”第197-200页
  二、女性叙事更具有人文色彩第200-203页
 第二节 随着历史前进的性别观第203-221页
  一、作家性别观的前进第203-206页
  二、文本中英雄形象到佳人形象的人性化倾向第206-214页
  三、爱情中的两性不平等结构第214-218页
  四、未来两性关系的走向第218-221页
结语第221-223页
参考文献第223-228页
后记第228-2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29-230页

论文共2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三维景观多分辨率模型构建及其可视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