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7-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5 重要概念 | 第9页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9-10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0-20页 |
2.1 斯密和马克思的企业理论 | 第10-12页 |
2.1.1 斯密《国富论》中的企业理论 | 第10-11页 |
2.1.2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企业理论 | 第11-12页 |
2.2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 第12-13页 |
2.3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 第13-19页 |
2.3.1 交易费用经济学 | 第14-16页 |
2.3.2 产权理论 | 第16-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对企业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再分析 | 第20-33页 |
3.1 纵向一体化与二部收费 | 第20-22页 |
3.2 对于纵向一体化的新解释 | 第22-23页 |
3.3 产品差异与产业链组织模式的选择 | 第23-26页 |
3.4 进入壁垒与产业链组织模式的选择 | 第26-33页 |
3.4.1 进入壁垒与一体化利润 | 第26-27页 |
3.4.2 固定成本与市场的自由进出 | 第27-29页 |
3.4.3 资本积累与竞争模式的选择 | 第29-33页 |
4 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分析 | 第33-41页 |
4.1 中国石油企业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变化历程 | 第33-34页 |
4.2 对于石油行业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国际比较 | 第34-36页 |
4.3 对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产业链一体化过程中市场化行为的分析 | 第36-41页 |
4.3.1 主辅分离—企业产业链边界的重新界定 | 第36-37页 |
4.3.2 再造下游,增强企业的炼化能力,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 第37-39页 |
4.3.3 收购加油站,控制销售终端 | 第39-41页 |
5 本文结论与存在的不足 | 第41-43页 |
5.1 本文的结论 | 第41-42页 |
5.2 存在的不足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