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至十二世纪建州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建州地理沿革 | 第9-12页 |
一、 魏晋到南宋建州的地理沿革 | 第9-11页 |
二、 建州地理地貌概说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唐末五代时期建州茶业发展概述 | 第12-15页 |
一、 唐朝时期建州茶业的初步发展 | 第12-14页 |
二、 五代时期建州茶业的崛起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宋朝时期建州茶业生产 | 第15-21页 |
一、 建州茶园的种类 | 第15-17页 |
(一) 寺院经营的茶园 | 第15-16页 |
(二) 茶园主占有的茶园 | 第16页 |
(三) 茶农经营的茶园 | 第16页 |
(四) 官营茶园 | 第16-17页 |
二、 建州茶的制作工序 | 第17-21页 |
(一) 建州茶叶的采摘与贮存方法 | 第17-18页 |
(二) 建州茶的制作方法 | 第18-21页 |
第四章 建州茶的品饮技艺 | 第21-29页 |
一、 宋时建州斗茶兴盛 | 第21-22页 |
二、 斗茶茶具 | 第22-23页 |
三、 斗茶程序 | 第23-25页 |
(一) 炙茶 | 第23页 |
(二) 碾茶 | 第23页 |
(三) 罗茶 | 第23-24页 |
(四) 候汤 | 第24页 |
(五) 熁盏 | 第24页 |
(六) 点茶 | 第24-25页 |
四、 判断斗茶胜负的标准 | 第25-26页 |
(一) 汤色和汤花 | 第25-26页 |
(二) 品饮 | 第26页 |
五、 斗茶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一) 斗茶活动风靡全宋 | 第26-27页 |
(二) 由斗茶发展而来的点茶成为宋朝的主导茶艺 | 第27页 |
六、 宋代末茶技艺的消亡 | 第27-29页 |
(一) 与自然物性相违背 | 第27-28页 |
(二) 高制作成本限制末茶茶艺的发展 | 第28-29页 |
(三) 掺假、造假影响建州茶的声誉 | 第29页 |
第五章 建州茶的流通 | 第29-44页 |
一、 建州贡茶 | 第29-39页 |
(一) 北苑名称的由来 | 第30页 |
(二) 北苑御茶园的范围 | 第30-31页 |
(三) 北苑贡茶的始末 | 第31-33页 |
(四) 北苑贡茶的品名、纲次和贡数 | 第33-36页 |
(五) 建州贡茶的流向 | 第36-39页 |
二、 茶法与建州私茶 | 第39-44页 |
(一) 北宋前期建茶茶法 | 第39-40页 |
(二) 熙宁元丰年间建茶茶法 | 第40-41页 |
(三) 从崇宁到政和建州茶法的变动 | 第41-42页 |
(四) 南宋时期的建州茶法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