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制糖工业论文--制糖工艺论文

麦芽糖醇的纳滤提纯与浓缩

前言第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4页
 1.1 麦芽糖醇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第9-10页
  1.1.1 麦芽糖醇理化性质第9页
  1.1.2 生理学性质第9-10页
 1.2 麦芽糖醇的生产工艺第10-13页
  1.2.1 制备麦芽糖的生产工艺第11-12页
  1.2.2 制备麦芽糖醇的生产工艺第12-13页
 1.3 麦芽糖醇的提纯和浓缩现状第13-15页
 1.4 纳滤第15-17页
  1.4.1 纳滤特性第15页
  1.4.2 纳滤的分离及传质机理第15-17页
 1.5 操作条件对纳滤膜分离效果的影响第17-18页
 1.6 膜污染及其控制第18-23页
  1.6.1 浓差极化现象及其表征第19-20页
  1.6.2 纳滤膜过程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0-21页
  1.6.3 控制纳滤膜污染的方法第21-23页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模型与理论第24-32页
 2.1 模型第24-26页
  2.1.1 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第24-25页
  2.1.2 浓差极化理论模型第25页
  2.1.3 凝胶模型第25-26页
  2.1.4 边界层阻力模型第26页
 2.2 本文所用到的各种参数及其计算方法第26-32页
  2.2.1 膜的分离特性第26-28页
  2.2.2 渗透压第28页
  2.2.3 膜污染程度的度量第28-29页
  2.2.4 清洗效果评定第29-30页
  2.2.5 传质系数k 值计算第30-31页
  2.2.6 浓差极化模数和膜面浓度计算第31-32页
第三章 实验装置与流程第32-37页
 3.1 实验流程第32-33页
 3.2 实验物料与膜片第33-34页
 3.3 测试方法第34-37页
  3.3.1 成份分析方法第34-35页
  3.3.2 密度测定第35页
  3.3.3 黏度测定第35-36页
  3.3.4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第36-37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7-66页
 4.1 可行性实验第37-39页
  4.1.1 膜的初步选择及其透水通量测定第37页
  4.1.2 物料的渗透通量及渗透液成分测定第37-39页
 4.2 操作压差对新膜透水通量的影响第39-41页
 4.3 操作条件对纳滤分离效果的影响第41-59页
  4.3.1 操作压差的影响第41-46页
  4.3.2 循环流量的影响第46-50页
  4.3.3 原料液浓度的影响第50-54页
  4.3.4 操作温度的影响第54-57页
  4.3.5 操作周期的影响第57-59页
 4.4 膜的污染第59-62页
  4.4.1 操作压差和原料液浓度对膜污染的影响第59-60页
  4.4.2 循环流量对膜污染的影响第60-61页
  4.4.3 操作温度对膜污染的影响第61页
  4.4.4 使用次数对膜污染的影响第61-62页
 4.5 清洗与再生第62-66页
  4.5.1 冲洗时间对膜再生的影响第62-63页
  4.5.2 浸泡时间对膜再生的影响第63页
  4.5.3 物料冲洗与去离子水冲洗的对比第63-64页
  4.5.4 冲洗流量对膜再生的影响第64-65页
  4.5.5 清洗剂清洗与去离子水清洗的对比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1-72页
符号说明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陆游宦游生涯的景观变迁
下一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部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