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0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45页 |
|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综述 | 第11-18页 |
| ·印染废水处理的化学方法 | 第11-14页 |
| ·印染废水处理的物理化学法 | 第14-16页 |
| ·印染废水处理的生物法 | 第16-18页 |
| ·壳聚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 ·物理性质 | 第18-19页 |
| ·结构特征 | 第19页 |
| ·壳聚糖的化学性质 | 第19-26页 |
| ·脱色剂絮凝机理综述 | 第26-38页 |
| ·絮凝基础理论 | 第27-35页 |
| ·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 ·助凝剂 | 第37-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45-50页 |
| ·试剂 | 第45页 |
| ·仪器及设备 | 第45页 |
| ·实验步骤 | 第45-47页 |
| ·壳聚糖的预处理 | 第45页 |
| ·模拟混合染料废水的配制 | 第45-46页 |
| ·壳聚糖—双氰胺改性试验 | 第46页 |
| ·壳聚糖——双氰胺改性药剂絮凝脱色研究 | 第46页 |
| ·壳聚糖——双氰胺改性合成药剂对上虞污水厂废水的絮凝脱色研究 | 第46-47页 |
| ·分析方法 | 第47-50页 |
| ·粘度η和分子量M测定 | 第47页 |
| ·氨基含量(NH2%)和脱乙酰度(DD%)测定 | 第47页 |
| ·吸光度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 | 第47-48页 |
| ·紫外 | 第48页 |
| ·红外 | 第48页 |
| ·CODCr的测定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壳聚糖——双氰胺改性合成研究 | 第50-65页 |
| ·壳聚糖——双氰胺改性药剂(Ⅰ)的合成 | 第50-53页 |
| ·合成温度对产品絮凝脱色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双氰胺投加量对产品絮凝脱色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硫酸铝用量对产品絮凝脱色性能的影响 | 第52页 |
| ·反应时间对产品絮凝脱色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页 |
| ·壳聚糖——双氰胺改性药剂(Ⅱ)的合成 | 第53-56页 |
| ·合成温度对产品絮凝脱色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双氰胺投加量对产品絮凝脱色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 ·体系pH值对产品絮凝脱色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反应时间对产品絮凝脱色性能的影响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页 |
| ·壳聚糖——双氰胺的改性合成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56-64页 |
| ·与壳聚糖的脱色效果的比较 | 第57-58页 |
| ·脱色剂加入前后模拟废水的紫外图谱的变化 | 第58-60页 |
| ·壳聚糖改性前后红外光谱的变化 | 第60-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壳聚糖——双氰胺改性药剂絮凝脱色研究 | 第65-79页 |
| ·药剂(Ⅰ)的最佳絮凝脱色条件确定 | 第65-71页 |
| ·最佳pH的确定 | 第65-68页 |
| ·脱色剂投加量 | 第68-71页 |
| ·小结 | 第71页 |
| ·药剂(Ⅱ)的最佳絮凝脱色条件确定 | 第71-78页 |
| ·最佳pH的确定 | 第71-74页 |
| ·脱色剂投加量 | 第74-77页 |
| ·小结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合成药剂对上虞污水厂废水的初步絮凝研究 | 第79-88页 |
| ·上虞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介绍 | 第79-80页 |
| ·本科研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介绍 | 第80-8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1-87页 |
|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实验的建议 | 第87-88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88-93页 |
| ·结论 | 第88-91页 |
| ·建议 | 第91-9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