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1 前言 | 第12-18页 |
·内分泌干扰物质及其引起的环境问题 | 第12-14页 |
·课题背景和立题思想 | 第14-18页 |
2 有机锡化合物研究现状 | 第18-46页 |
·有机锡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环境污染来源 | 第18-20页 |
·环境中有机锡化合物的迁移转化 | 第20-22页 |
·各种环境系统的有机锡污染 | 第22-31页 |
·水环境系统中有机锡污染 | 第22-23页 |
·沉积物中有机锡污染 | 第23-24页 |
·土壤中有机锡污染 | 第24页 |
·海洋生物中有机锡污染 | 第24-31页 |
·各国对有机锡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其有效性 | 第31-32页 |
·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测定技术 | 第32-46页 |
·样品制备技术 | 第33-39页 |
·分析测定技术 | 第39-46页 |
3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有机锡 | 第46-76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SPME-GC-MS测定水样中的有机锡化合物 | 第47-63页 |
·顶空SPME-NaBH_4衍生-GC-MS测定水样中的丁基锡 | 第47-53页 |
·SPME-NaBEt_4衍生-GC-MS测定水样中的有机锡 | 第53-63页 |
·NaBEt_4衍生-GC-MS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的丁基锡和苯基锡 | 第63-74页 |
·试剂、材料和仪器 | 第63-64页 |
·有机锡标样衍生条件的优化 | 第64-68页 |
·生物样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 第68-74页 |
·本章小节 | 第74-76页 |
4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有机锡 | 第76-90页 |
·引言 | 第76页 |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有机锡 | 第76-8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76页 |
·离子源的确定 | 第76-80页 |
·MS条件的优化 | 第80-85页 |
·液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85-88页 |
·本章小节 | 第88-90页 |
5 渤海湾有机锡污染状况 | 第90-106页 |
·渤海概况 | 第90-93页 |
·渤海湾水域丁基锡污染状况 | 第93-100页 |
·水样采集 | 第93-94页 |
·分析方法 | 第9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4-97页 |
·TBT污染对渤海湾敏感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评价 | 第97-100页 |
·渤海湾水生生物的有机锡暴露水平 | 第100-105页 |
·样品采集 | 第100页 |
·样品处理 | 第100页 |
·渤海湾水生生物有机锡污染状况 | 第100-105页 |
·本章小节 | 第105-106页 |
6 我国部分水环境的有机锡污染状况 | 第106-128页 |
·引言 | 第106-107页 |
·天津某自来水厂有机锡污染状况 | 第107-115页 |
·天津水源现状 | 第107-109页 |
·自来水的采样点介绍 | 第10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09-115页 |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有机锡污染状况 | 第115-121页 |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工艺和采样点介绍 | 第116-11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17-121页 |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有机锡污染状况 | 第121-127页 |
·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状况和采样点介绍 | 第122-12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23-127页 |
·本章小节 | 第127-128页 |
7 有机锡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探讨 | 第128-144页 |
·引言 | 第128页 |
·有机锡的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分析 | 第128-135页 |
·暴露途径评估 | 第128-131页 |
·暴露水平评估 | 第131页 |
·毒性和危害性评估 | 第131-133页 |
·有机锡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现状 | 第133-135页 |
·天津地区有机锡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 第135-142页 |
·评价终点 | 第135页 |
·有机锡的TDI值推导 | 第135-137页 |
·海产品中有机锡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137-139页 |
·饮用水中有机锡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139-141页 |
·结论 | 第141-142页 |
·有机锡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2-144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144-148页 |
·结论 | 第144-146页 |
·建议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2页 |
附: A 缩略词列表 | 第162-166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64页 |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64-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