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6页 |
| ·微灌工程规划设计 | 第7-9页 |
| ·微灌 | 第7页 |
| ·微灌工程规划设计 | 第7-8页 |
| ·微灌工程规划设计的流程 | 第8-9页 |
| ·国内外微灌工程CAD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9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微灌工程管网优化设计方法 | 第10-13页 |
| ·管网优化的线性规划法 | 第11页 |
| ·管网优化的动态规划法 | 第11页 |
| ·管网优化的遗传算法 | 第11-13页 |
|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 | 第13-16页 |
| ·第一、二代开发工具AutoLISP和ADS | 第13-14页 |
| ·第三代开发工具Visual LISP、ARX及VB/VBA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引言 | 第16-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微灌工程CAD软件研究 | 第18-43页 |
| ·微灌灌工程前期规划模块 | 第18-21页 |
| ·需水量计算 | 第18-20页 |
| ·根据自由水面蒸发量估算作物需水量 | 第18页 |
| ·根据参照作物腾发量计算作物需水量 | 第18-19页 |
| ·作物系数k_c的确定 | 第19页 |
| ·微灌的耗水强度与灌溉补充强度计算 | 第19-20页 |
| ·数表线图的处理 | 第20-21页 |
| ·数表的程序化 | 第20-21页 |
| ·线图的程序化 | 第21页 |
| ·微灌工程管道水力计算模块 | 第21-31页 |
| ·微灌系统的设计 | 第21-22页 |
| ·首部枢纽位置的确定 | 第21页 |
| ·毛管和灌水器的布置 | 第21-22页 |
| ·干、支管的布置 | 第22页 |
| ·划分轮灌组 | 第22-23页 |
| ·管网水力计算数据模型 | 第23页 |
| ·获取AutoCAD图形数据 | 第23-25页 |
| ·管段层级分析和流量计算 | 第25-26页 |
| ·毛管 | 第25页 |
| ·支管、干管 | 第25-26页 |
| ·初选各级管道管径 | 第26-28页 |
| ·毛管管径的初选 | 第26页 |
| ·支管管径的初选 | 第26-27页 |
| ·干管管径的初选 | 第27-28页 |
| ·水力计算 | 第28-31页 |
| ·流量偏差率 | 第28-29页 |
| ·管段水头损失 | 第29-30页 |
| ·系统扬程 | 第30页 |
| ·其余轮灌组压力分布 | 第30-31页 |
| ·微灌工程管网优化设计模块 | 第31-38页 |
| ·编码 | 第31页 |
| ·初始群体的生成 | 第31页 |
| ·适应度函数 | 第31-34页 |
| ·目标函数 | 第32页 |
| ·灌水器 | 第32页 |
| ·水泵 | 第32页 |
| ·电机 | 第32-33页 |
| ·管网 | 第33页 |
| ·年运行费用C | 第33页 |
| ·年费用W | 第33-34页 |
| ·目标函数映射成适应度函数 | 第34页 |
| ·选择操作 | 第34页 |
| ·交叉操作 | 第34-35页 |
| ·变异操作 | 第35-36页 |
| ·约束条件 | 第36页 |
| ·初始化参数 | 第36页 |
| ·改善收敛速度的途径 | 第36-38页 |
| ·微灌产品数据库和工程预算模块 | 第38-40页 |
| ·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 | 第38页 |
| ·使用Visual Basic访问数据 | 第38-39页 |
| ·Visual Basic中的ADO、DAO和RDO | 第38页 |
| ·Visual Basic的数据源 | 第38-39页 |
| ·创建Visual Basic到微灌产品Access数据库文件的连接 | 第39页 |
| ·微灌工程预算编制 | 第39-40页 |
| ·运行实例 | 第40-43页 |
| ·基本情况 | 第40页 |
| ·布置灌溉系统 | 第40-41页 |
| ·水力计算 | 第41-42页 |
| ·投资概算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