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1.2.1 无证书数字签名 | 第7-8页 |
1.2.2 代理签名 | 第8-9页 |
1.2.3 短签名 | 第9-10页 |
1.2.4 可证明安全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12-15页 |
2.1 数学基础知识 | 第12页 |
2.1.1 群 | 第12页 |
2.1.2 双线性对 | 第12页 |
2.2 密码学基础 | 第12-13页 |
2.2.1 困难问题 | 第12-13页 |
2.2.2 哈希函数 | 第13页 |
2.3 可证明安全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3.1 数字签名方案的安全模型[88] | 第13-14页 |
2.3.2 随机预言机模型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一个改进的高效无证书短签名方案 | 第15-25页 |
3.1 无证书签名的基础知识 | 第15-17页 |
3.1.1 改进后的无证书签名定义 | 第15-16页 |
3.1.2 敌手类型 | 第16-17页 |
3.1.3 安全模型 | 第17页 |
3.2 新的无证书短签名方案 | 第17-18页 |
3.2.1 新方案介绍 | 第17-18页 |
3.3 新方案的安全性证明 | 第18-20页 |
3.4 方案效率分析及比较 | 第20页 |
3.5 方案实现 | 第20-24页 |
3.5.1 方案实现环境 | 第20-21页 |
3.5.2 参数和函数定义 | 第21页 |
3.5.3 系统参数初始化 | 第21-22页 |
3.5.4 密钥建立 | 第22页 |
3.5.5 签名生成 | 第22-23页 |
3.5.6 签名验证 | 第23-2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高效的可证安全短代理签名方案[96] | 第25-38页 |
4.1 代理签名的基础知识 | 第25-27页 |
4.1.1 代理签名的形式化定义 | 第25页 |
4.1.2 敌手模型 | 第25页 |
4.1.3 安全模型 | 第25-27页 |
4.2 新的代理短签名方案 | 第27页 |
4.2.1 新方案的介绍 | 第27页 |
4.3 安全性分析 | 第27-32页 |
4.3.1 新方案的正确性分析 | 第27-28页 |
4.3.2 新方案的安全性证明 | 第28-32页 |
4.4 方案效率分析及比较 | 第32页 |
4.5 方案实现 | 第32-37页 |
4.5.1 系统参数初始化 | 第32页 |
4.5.2 密钥对生成 | 第32-33页 |
4.5.3 代理授权与验证 | 第33-34页 |
4.5.4 代理密钥生成 | 第34-35页 |
4.5.5 代理签名生成 | 第35-36页 |
4.5.6 代理签名验证 | 第36-3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短签名方案的应用 | 第38-50页 |
5.1 应用背景 | 第38页 |
5.2 电压监测装置安全接入协议回顾 | 第38-41页 |
5.2.1 密钥协商协议 | 第38-40页 |
5.2.2 数据加密协议 | 第40-41页 |
5.3 协议安全分析 | 第41-42页 |
5.3.1 密钥协商协议安全性分析 | 第41-42页 |
5.3.2 数据加密协议安全性分析 | 第42页 |
5.4 基于无证书短签名方案的接入协议 | 第42-45页 |
5.4.1 无证书短签名方案在协议中的应用 | 第42-43页 |
5.4.2 基于无证书短签名方案的改进的密钥协商协议 | 第43-44页 |
5.4.3 基于无证书短签名方案的改进的数据传输协议 | 第44页 |
5.4.4 改进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44-45页 |
5.5 关键技术实现 | 第45-49页 |
5.5.1 电压监测装置仿真端 | 第45-46页 |
5.5.2 安全接入平台仿真端 | 第46-4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6.1 主要工作回顾 | 第50页 |
6.2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