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28页 |
·概述 | 第10-11页 |
·海洋微藻的应川及饵料价值 | 第11-18页 |
·海洋饵料微藻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饵料藻种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23-24页 |
·微藻工业化生产的培养技术和方法 | 第24-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藻种 | 第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9-34页 |
·藻种培养方法 | 第29页 |
·细胞数的测定 | 第29-30页 |
·生长速率及增代时间(t)的计算 | 第30页 |
·干重的测定 | 第30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0-31页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31页 |
·色素组成的分析 | 第31页 |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光合放氧速率的测定 | 第32页 |
·生化测定 | 第32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粗脂的测定 | 第33页 |
·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测定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67页 |
·海蚌幼苗期适口饵料藻种的筛选 | 第34-42页 |
·自然海域野生藻种的分离与驯化培养 | 第34页 |
·常规饵料藻优良藻株的分离纯化及培养 | 第34-35页 |
·海蚌幼苗不同发育阶段适口饵料藻的选择 | 第35-42页 |
·野生金藻XR-03-02的生物学特性 | 第42-60页 |
·金藻XR-03-02的形态结构特征 | 第42-43页 |
·金藻XR-03-02的光学显微观察结果 | 第42页 |
·金藻XR-03-02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第42-43页 |
·金藻XR-03-02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 第43页 |
·金藻XR-03-02的色素组成分析 | 第43-45页 |
·金藻XR-03-02的生理特性 | 第45-49页 |
·生长特性 | 第45-47页 |
·光合放氧活性 | 第47页 |
·硝酸还原酶活性 | 第47-49页 |
·金藻XR-03-02的生态条件 | 第49-55页 |
·金藻XR-03-02的生化特性 | 第55-60页 |
·金藻XR-03-02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 | 第55页 |
·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 | 第55-57页 |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 第57-60页 |
·金藻XR-03-02生产性培养基的选择与优化 | 第60-64页 |
·金藻XR-03-02生产性培养基的选择 | 第60-62页 |
·金藻XR-03-02生产性培养基的优 | 第62-64页 |
·野生骨条藻XR-03-06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 第64-67页 |
·骨条藻XR-03-06的形态结构特征 | 第64-65页 |
·骨条藻XR-03-06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64-65页 |
·骨条藻XR-03-06扫描电镜观察 | 第65页 |
·骨条藻XR-03-06的生长特性 | 第65-67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7-81页 |
·海蚌幼苗不同发育阶段的适口饵料藻种 | 第67-69页 |
·野生金藻XR-03-02的生理生化特性及饵料价值 | 第69-71页 |
·野生金藻XR-03-02的营养需求及生产性培养基的优化选择 | 第71-72页 |
·野生金藻XR-03-02的形态学特征及分类地位 | 第72-81页 |
图版 | 第81-86页 |
图片说明 | 第86-88页 |
Plate explanation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