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工厂、车间论文--贮运论文

低温液体无排放加注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6页
主要符号表第16-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6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1-24页
   ·低温液体加注方式的主要类型及比较第24-26页
   ·低温液体无排放加注的实验研究第26-29页
     ·低温液体无排放加注的可行性研究第26-27页
     ·低温液体无排放加注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7-29页
   ·低温液体无排放加注模型的研究现状第29-34页
     ·Fester 模型第30页
     ·NVFILL(No-Vent Fill)模型第30-31页
     ·GDNVF(General Dynamics No-Vent Fill)模型第31页
     ·NVEQU ( No-vent Equilibrium)模型第31-32页
     ·MMCAP (Martin Marietta Cryogenic Analysis Program)模型第32页
     ·FILL 模型第32-33页
     ·LUMPY 以及NVF 模型第33-34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34-36页
第二章 低温液体无排放加注的实验研究第36-56页
   ·实验系统及实验流程第36-40页
     ·实验系统第36-38页
     ·实验准备及流程第38-40页
   ·无排放加注中接收容器内压力特性实验分析第40-41页
   ·无排放加注中接收容器内温度场实验分析第41-48页
     ·接收容器内被加注工质温度的径向分布规律第41-43页
     ·接收容器内被加注工质温度的轴向分布规律第43-44页
     ·进液温度、液相区温度和饱和温度的比较第44-45页
     ·接收容器内筒体壁面温度第45-48页
   ·无排放加注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的实验分析第48-53页
     ·进液温度第48-49页
     ·进液流量第49-50页
     ·初始壁面温度第50-51页
     ·加注口高度第51-52页
     ·加注结构第52-53页
   ·加注口被浸没后上升气液交界面上冷凝实验分析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无排放加注的计算思路和方法第56-83页
   ·建模对象第56-58页
     ·液位高度、液体体积和上升气液交界面面积计算第57-58页
     ·换热面积计算第58页
   ·建模假设第58-60页
   ·模块划分第60-61页
     ·热力学饱和态平衡模块的划分第60-61页
     ·浸没理论模块的划分第61页
   ·基本方程第61-64页
     ·质量守恒第61-63页
     ·能量守恒第63-64页
   ·主要传热传质关联式第64-80页
     ·壁面与被加注工质的传热第64-73页
     ·气液交界面上的传热传质第73-80页
   ·常用参数的选取第80-81页
   ·计算载体及计算流程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四章 计算结果验证及预测分析第83-112页
   ·时间步长的选取第83页
   ·无排放加注特性参数的验证第83-87页
     ·接收容器内压力变化曲线的预测第83-84页
     ·充满率验证第84-86页
     ·加注时间的验证第86-87页
   ·接收容器内温度场的验证第87-91页
   ·接收容器内被加注工质质量与体积的变化第91-97页
   ·接收容器内被加注工质内能变化第97-99页
   ·主要换热途径及其换热量分析第99-105页
   ·无排放加注主要影响因素的评估第105-111页
     ·进液温度第105-106页
     ·初始壁面温度第106-108页
     ·供液压力(进液流量)第108-110页
     ·接收容器内初始压力第110-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五章 无排放加注的扩展运用研究第112-122页
   ·接收容器内壁面预冷目标温度、进液温度和供液压力的控制第112-115页
   ·立卧式结构对无排放加注技术的适用性分析第115-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2-127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122-124页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24-125页
   ·研究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6页
实验数据汇总(附录1)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顺序集成方法的制冷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研究
下一篇:随机森林及其在遥感影像处理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