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桩锚支护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插图索引 | 第9-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基坑工程及其特点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 ·土压力问题 | 第13-19页 |
| ·设计计算理论 | 第19-21页 |
| ·深基坑稳定性及其变形的研究 | 第21-24页 |
| ·深基坑工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 第2章 土压力计算基本理论 | 第27-39页 |
| ·土压力计算理论 | 第27-31页 |
| ·Coulomb土压力理论 | 第27-29页 |
| ·Rankine土压力理论 | 第29-31页 |
| ·特殊条件下的土压力计算 | 第31-32页 |
| ·地下水对土压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地表荷载对土压力的影响 | 第32页 |
| ·土压力理论计算讨论及常用计算图表 | 第32-39页 |
| ·土压力理论计算讨论 | 第32-33页 |
| ·常用计算图表 | 第33-39页 |
| 第3章 深基坑支护结构传统设计方法 | 第39-48页 |
| ·基坑稳定性验算 | 第40-43页 |
| ·整体稳定性验算 | 第40-41页 |
| ·踢脚稳定性验算 | 第41-42页 |
| ·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 第42-43页 |
|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 | 第43-47页 |
| ·不考虑桩(墙)侧向位移的设计方法 | 第43-44页 |
| ·考虑桩(墙)侧向位移的设计方法 | 第44-46页 |
| ·考虑开挖过程的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 ·深基坑支护结构传统设计方法的讨论 | 第47-48页 |
| 第4章 桩锚支护结构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48-65页 |
| ·土体非线性本构关系 | 第48-55页 |
| ·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50-52页 |
| ·Druck-Prager模型 | 第52-55页 |
| ·桩土界面模型 | 第55-58页 |
| ·接触面单元 | 第55-57页 |
| ·接触面单元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58-62页 |
| ·初应力法 | 第59-60页 |
| ·单元破坏后的应力修正 | 第60-62页 |
| ·初始地应力问题 | 第62-63页 |
| ·开挖过程的模拟 | 第63-65页 |
| ·被挖除单元和结点的处理 | 第63-64页 |
| ·开挖荷载计算 | 第64-65页 |
| 第5章 程序说明及工程应用 | 第65-74页 |
| ·有限元程序说明 | 第65-66页 |
| ·基本假定 | 第65页 |
| ·有限元程序的功能说明 | 第65-66页 |
| ·工程概况 | 第66-69页 |
| ·工程建设规模 | 第66页 |
| ·地质条件 | 第66-67页 |
| ·支护方案 | 第67页 |
| ·锚杆施工工艺 | 第67-68页 |
| ·施工工艺效果 | 第68页 |
| ·锚杆确认试验 | 第68-69页 |
| ·基坑开挖监测工作 | 第69页 |
| ·计算分析 | 第69-74页 |
|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69-70页 |
| ·计算参数 | 第70页 |
| ·计算步骤 | 第70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0-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