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解放区版画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开启解放区版画运动之门—新文化运动 | 第9-16页 |
1. 新文化运动 | 第9-11页 |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 第9-10页 |
(2)文化思想与文化整合运动 | 第10-11页 |
2. 新兴版画运动之父—鲁迅 | 第11-16页 |
(1)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 第11-13页 |
(2)鲁迅与左翼美术运动 | 第13-14页 |
(3)鲁迅与新兴版画 | 第14-16页 |
(4)解放区版画的形成 | 第16页 |
二、解放区版画在革命时期中的艺术转换 | 第16-31页 |
1.新兴版画与解放区版画的异同 | 第17-20页 |
2. 解放区版画对西方木刻的借鉴 | 第20-28页 |
(1)沉重的叹息—珂勒惠支 | 第20-25页 |
(2)一个人的受难—麦绥莱勒 | 第25-28页 |
3. “拿来主义”的表现—解放区版画 | 第28-31页 |
(1)延安—“大众文艺思想” | 第28-30页 |
(2)“拿来主义”表现手段 | 第30-31页 |
三、解放区版画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画作及特征 | 第31-41页 |
1. 解放区版画运动的艺术群体 | 第31-32页 |
2. 版画运动的“先驱 | 第32-36页 |
(1)江丰 | 第32-33页 |
(2)力群 | 第33-35页 |
(3)胡一川 | 第35-36页 |
3. 鲁艺的中坚力量 | 第36-41页 |
(1)颜涵 | 第36-39页 |
(2)古元 | 第39-41页 |
四、新文化运动和解放区版画的历史意义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