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纳米科技与分子动力学 | 第7-9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机械设计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推动作用 | 第9-11页 |
·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发展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 | 第13-39页 |
·基本原理 | 第13-16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实现及程序编制 | 第16-25页 |
·初始化条件的设定 | 第16-18页 |
·力的计算 | 第18-20页 |
·积分求解方法 | 第20-23页 |
·系统控制方法 | 第23-25页 |
·分子动力学程序的编制 | 第25-26页 |
·分子动力学的技术细节及其实现 | 第26-31页 |
·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对比单位 | 第27-28页 |
·势函数 | 第28-31页 |
·不同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31-32页 |
·一些应用 | 第32-38页 |
·L-J流体的静态性质 | 第33-35页 |
·L-J流体的动态性质 | 第35-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纳米单晶铜的拉伸力学性能 | 第39-56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纳观力学中的力学量 | 第40-42页 |
·无外载下铜的弛豫性分析 | 第42-47页 |
·拉伸下铜的力学性能 | 第47-53页 |
·初始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不同应变率下的拉伸变形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单晶铜的弯曲 | 第56-61页 |
·引言 | 第56页 |
·初始模型的建立 | 第56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56-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61页 |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