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1 、 研究意义和方法 | 第10-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学术流派形成与中医发展的关系 | 第10-11页 |
·学术特点与学术流派发展的关系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7页 |
·溯源 | 第12页 |
·实地考察 | 第12页 |
·病例分析 | 第12-13页 |
·科室结构与各自诊疗分析、统计 | 第13-17页 |
2 、 徐谦光生平考 | 第17-18页 |
·关于流派创始人徐谦光 | 第17页 |
·关于《徐氏锦囊》 | 第17-18页 |
3 、 推拿三字经流派的源流与现状 | 第18-22页 |
·推拿三字经流派的源流 | 第18-20页 |
·推拿三字经流派的现状 | 第20-22页 |
4 、 推拿三字经流派的学术特点 | 第22-33页 |
·传统观点 | 第22-23页 |
·推拿三字经流派的学术特点 | 第23-33页 |
·取穴精而少,善用独穴 | 第23-25页 |
·推拿时间长,手法频率高 | 第25-26页 |
·重视纯阳之体、以清法见长 | 第26-28页 |
·重脾胃、调中土,消补结合 | 第28-32页 |
·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 第32-33页 |
5 、 结论与启示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一: 重视纯阳,以清见长--推拿三字经流派的取穴特点 | 第38-42页 |
附录二: 《推拿三字经》原文 | 第42-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