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立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 第1-13页 |
二、 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13-20页 |
(一) 两大法系的态度 | 第13-15页 |
(二) 诉讼类别的立法例 | 第15-16页 |
(三) 诉讼事由的立法例 | 第16-18页 |
(四) 分析总结 | 第18-20页 |
三、 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的原则及理论依据 | 第20-32页 |
(一) 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的原则 | 第20-22页 |
(二) 诉讼事由的理论依据 | 第22-28页 |
(三) 诉讼类别划分的理论依据 | 第28-32页 |
四、 重要诉由的个别分析 | 第32-39页 |
(一) 召集制度上的瑕疵 | 第32-36页 |
(二) 决议方法的瑕疵 | 第36-37页 |
(三) 决议显著不公正 | 第37-39页 |
五、 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诉讼实现机制 | 第39-44页 |
(一) 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诉讼的性质 | 第39-41页 |
(二) 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诉讼的当事人 | 第41-43页 |
(三) 损害赔偿问题 | 第43-44页 |
六、 建构我国的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 | 第44-48页 |
(一) 我国公司法关于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规制之概况及其不足 | 第44-45页 |
(二) 我国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的立法新建构 | 第45-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