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33页 |
1.1 芜菁花叶病毒的株系划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1.1.1 芜菁花叶病毒的株系分化研究 | 第11-16页 |
1.1.2 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分子生物学 | 第16-19页 |
1.2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1.2.1 利用病毒来源的基因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株 | 第20-25页 |
1.2.2 利用非病毒来源的基因获得病毒抗性 | 第25-27页 |
1.3 转基因植物中RNA介导的病毒抗性 | 第27-30页 |
1.3.1 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的特点 | 第27-28页 |
1.3.2 RNA介导抗性的分子基础 | 第28-30页 |
1.4 本研究的立论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49页 |
2.1 材料 | 第33-34页 |
2.1.1 供试植物病毒 | 第33页 |
2.1.2 供试植物 | 第33页 |
2.1.3 供试传毒介体 | 第33页 |
2.1.4 实验菌株及克隆载体质粒 | 第33-34页 |
2.1.5 PCR引物 | 第34页 |
2.1.6 酶、试剂及仪器 | 第34页 |
2.1.7 培养基 | 第34页 |
2.2 方法 | 第34-49页 |
2.2.1 芜菁花叶病毒山东分离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归属地位的确立 | 第34-36页 |
2.2.2 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提纯 | 第36-37页 |
2.2.3 病毒粒体组织超薄切片观察 | 第37页 |
2.2.4 芜菁花叶病毒RNA的提取 | 第37页 |
2.2.5 在含有甲醛的凝胶上进行的RNA电泳 | 第37-39页 |
2.2.6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病毒外壳蛋白亚基的分子量 | 第39-40页 |
2.2.7 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的制备 | 第40-42页 |
2.2.8 免疫球蛋白(IgG)的纯化 | 第42页 |
2.2.9 ELISA检测 | 第42-43页 |
2.2.10 芜菁花叶病毒山东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 | 第43-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84页 |
3.1 芜菁花叶病毒山东分离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49-52页 |
3.1.1 病毒分离物的获得 | 第49-50页 |
3.1.2 寄主范围的测定 | 第50-52页 |
3.1.3 病毒分离物体外抗性的测定 | 第52页 |
3.1.4 蚜虫传毒特性 | 第52页 |
3.2 病毒的提纯和粒体大小 | 第52页 |
3.3 病毒粒体组织超薄切片观察 | 第52-53页 |
3.4 病毒RNA的提取 | 第53页 |
3.5 RNA甲醛变性凝胶电泳 | 第53-54页 |
3.6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病毒外壳蛋白亚基的分子量 | 第54页 |
3.7 TuMV抗血清纯化的免疫球蛋白(IgG)工作浓度的选择 | 第54-55页 |
3.8 TuMV抗血清对油菜病汁液灵敏度测定 | 第55-56页 |
3.9 RT-PCR扩增TuMV外壳蛋白基因 | 第56-58页 |
3.10 质粒pUC19与RT-PCR扩增的CP基因片段的酶切电泳 | 第58-64页 |
3.11 外源DNA与质粒载体的连接及重组质粒向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64-66页 |
3.1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66-69页 |
3.13 cDNA的序列测定 | 第69-76页 |
3.14 TuMVCP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 | 第76-78页 |
3.14.1 TuMV山东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 第76页 |
3.14.2 TuMV山东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部分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第76-78页 |
3.15 系统树的绘制 | 第78-84页 |
4. 讨论 | 第84-88页 |
4.1 芜菁花叶病毒山东分离物(TuMV-SD1~6)的株系鉴定 | 第84-85页 |
4.2 关于芜菁花叶病毒的提纯问题 | 第85页 |
4.3 芜菁花叶病毒及其检测技术 | 第85-86页 |
4.4 TuMV的遗传变异 | 第86页 |
4.5 TuMVCP基因的克隆与抗病毒育种 | 第86-88页 |
5. 结论 | 第88-89页 |
5.1 芜菁花叶病毒山东分离物(TuMV-SD1~6)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 | 第88页 |
5.2 TuMV-SD1~6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88页 |
5.3 TuMV-SD1~6CP基因同源性与寄主及地理起源的关系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2页 |
附录 | 第102-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