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零章 导论 | 第8-21页 |
0. 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0. 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4页 |
0. 3 网络组织相关研究与回顾 | 第14-19页 |
0. 3. 1 网络组织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 第14-15页 |
0. 3. 2 网络组织概念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0. 4 研究方法与论文的结构 | 第19-20页 |
0. 5 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网络组织基本概念 | 第21-26页 |
1. 1 网络组织的定义 | 第21-22页 |
1. 2 网络组织的特征 | 第22-24页 |
1. 2. 1 网络组织的特点 | 第22-23页 |
1. 2. 2 网络组织的优点与风险 | 第23-24页 |
1. 3 电子商务环境的特征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网络组织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26-37页 |
2. 1 竞争战略理论 | 第26-28页 |
2. 2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 第28-30页 |
2. 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30-32页 |
2. 4 上述理论之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2. 5 上述理论与网络组织研究 | 第33-37页 |
第三章 网络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 | 第37-50页 |
3. 1 网络组织的结构 | 第37-46页 |
3. 1. 1 组织协调 | 第37-40页 |
3. 1. 2 生命周期 | 第40-42页 |
3. 1. 3 层次结构 | 第42-43页 |
3. 1. 4 过程结构 | 第43-44页 |
3. 1. 5 价值链 | 第44-46页 |
3. 2 网络组织运行机制 | 第46-50页 |
3. 2. 1 网络组织的演化机制 | 第46-49页 |
3. 2. 2 基于动态合同网的运行模式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网络组织的形成--一种理论解释 | 第50-61页 |
4. 1 预备知识 | 第50-52页 |
4. 2 网络组织的静态性质 | 第52-54页 |
4. 3 网络组织的动态性质 | 第54-61页 |
第五章 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 | 第61-87页 |
5. 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61-62页 |
5. 2 网络组织的运行风险及原因 | 第62-64页 |
5. 3 网络组织的效率和风险控制 | 第64-69页 |
5. 4 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研究 | 第69-82页 |
5. 4. 1 无盟主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 | 第70-74页 |
5. 4. 2 有盟主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 | 第74-82页 |
5. 5 基于不完全合同的网络组织协调机制 | 第82-87页 |
5. 5. 1 动态合同的主要内容 | 第83-84页 |
5. 5. 2 动态合同中的检查机制 | 第84-87页 |
第六章 网络组织的信任机制 | 第87-100页 |
6. 1 相互信任-网络组织运行基础 | 第87-89页 |
6. 1. 1 合同控制的不足 | 第87-88页 |
6. 1. 2 相互信任关系对网络组织的重要性 | 第88-89页 |
6. 2 网络组织内相互信任的定义和类型 | 第89-91页 |
6. 2. 1 网络组织内相互信任的定义与内涵 | 第89-90页 |
6. 2. 2 网络组织中相互信任的类型 | 第90-91页 |
6. 3 网络组织中信任关系的建立 | 第91-100页 |
6. 3. 1 网络组织内相互信任的建立过程 | 第91-93页 |
6. 3. 2 共同的愿景 | 第93-95页 |
6. 3. 3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95-96页 |
6. 3. 4 有效的声誉机制 | 第96-100页 |
第七章 案例分析 | 第100-106页 |
7. 1 中华商埠简介 | 第100页 |
7. 2 发展动因--有形市场的局限 | 第100-102页 |
7. 3 从有形市场到无形市场 | 第102-104页 |
7. 3. 1 从基于地域的群聚性到网络环境下的虚拟群聚性 | 第102-103页 |
7. 3. 2 交易效率的提高 | 第103-104页 |
7. 3. 3 交易安全 | 第104页 |
7. 4 建议 | 第104-10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后记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