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基础科学论文--运动生物力学论文

人体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摘要(中、英文)第1-8页
1 文献综述第8-24页
   ·人体肌肉功能模型的概念、内容和作用第8-9页
   ·人体下肢肌肉功能模型的建立第9-11页
     ·肌肉起止点简化的依据第9-10页
     ·肌肉起止点标记的原则第10页
     ·肌拉力线的确定和表达第10-11页
     ·环节基准坐标系的建立和关节中心的标记第11页
   ·人体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第11-16页
   ·人体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参数研究发展的回顾及现状第16-24页
     ·下肢肌肉功能模型研究的初期阶段——二维(平面)研究第16页
     ·下肢肌肉功能模型研究的质变阶段——三维(立体)研究第16-17页
     ·下肢肌肉功能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第17-20页
       ·建立生物力学模型过程中对下肢肌肉功能模型的研究第17-18页
       ·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参数的专门研究——下肢肌肉起止点参数数据库第18-19页
       ·相关学科高新科技技术在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参数测量中的应用第19-20页
     ·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在活体肌肉长度变化实验研究的应用第20-21页
     ·我国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参数的研究概况第21-24页
2 前言第24-26页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第26-53页
   ·实验对象及主要实验仪器和分析系统第26-27页
     ·实验对象第26页
     ·下肢肌肉附着点量测标本的制作第26页
     ·主要实验仪器和分析系统第26-27页
   ·下肢量测标本肌肉附着点与四环节坐标系基准点的标记第27-33页
     ·肌肉附着点简化的依据第27页
     ·肌肉附着点标记的原则第27-28页
     ·肌肉代起止点的定义及意义第28页
     ·肌肉附着点、坐标系基准点标记的具体方法第28-33页
   ·下肢肌肉标记点三维空间坐标的量测第33-35页
     ·实验1——DLT 近景三维摄影测量第33-34页
     ·实验2——全站仪近景摄影测量第34-35页
   ·下肢肌肉附着点在相应附着骨环节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第35-37页
     ·下肢各运动环节相应坐标系的建立第35-36页
       ·骨盆坐标系及髋关节中心第35页
       ·股骨坐标系及膝关节中心第35页
       ·胫骨坐标系及踝关节中心第35-36页
       ·足坐标系第36页
     ·下肢肌肉附着点在各相应环节坐标系三维坐标的确定第36-37页
   ·数据处理——两种测量方法所获得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第37-38页
   ·髌骨移动轨迹的实验性研究第38-41页
     ·股四头肌起止点、代起止点的确定第39页
     ·实验3——髌骨移动轨迹的实验测量第39-41页
       ·髌骨运动轨迹测量仪的制作第39-40页
       ·实验标本的制作第40页
       ·测量标本的定位及原始量测数据的获得第40页
       ·数据处理第40-41页
   ·建立统计学模型第41-44页
     ·人体骨性形态学参数的选择原则第41-42页
     ·活体附着骨形态学参数骨性标志点的确定第42-44页
     ·建立下肢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及关节中心距回归方程第44页
     ·数据处理——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回归方程的统计学检验第44页
   ·肌肉功能模型的建立第44-48页
     ·下肢各环节解剖基准位及基本运动面的量化第44-45页
     ·多刚体方位广义坐标布里恩角——描述下肢环节运动的数学方法第45-46页
     ·肌肉功能定量评定指标第46-47页
       ·肌肉长度与肌拉力线第46-47页
       ·肌拉力对关节中心的真实力臂及对关节运动轴的当量肌力臂第47页
     ·下肢肌肉功能模型计算机应用分析系统第47-48页
   ·实验4第48-53页
     ·多机同步测试简介第48-50页
     ·数据处理第50-5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53-75页
   ·人体下肢肌肉附着点环节坐标系三维坐标结果第53-55页
   ·髌骨移动轨迹与股四头肌力臂的关系第55-56页
     ·髌骨各相关点运动轨迹的变化特征第55页
     ·髌骨下缘点在膝关节屈曲过程中对膝关节力臂变化的作用第55-56页
   ·推测活体男性下肢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及关节中心距的回归方程第56-58页
     ·回归方程的统计学检验第56-57页
     ·回归方程的应用第57-58页
   ·人体下肢解剖基准位主要肌肉功能参数结果第58-61页
   ·下肢环节运动中,关节角度、肌肉长度、肌肉当量力臂三者关系的定量分析第61-65页
     ·环节运动范围的描述及肌肉长度、当量力臂变化特征表达涵义的定义第62-63页
     ·关节角度、肌肉长度、肌肉当量力臂三者关系定量分析分析范例第63-65页
   ·下肢肌肉功能评定的有关思考第65-70页
     ·环节运动范围内肌肉长度、当量力臂变化特征分析小结第65-67页
     ·肌肉功能转换角及肌肉功能补偿第67-69页
     ·肌肉功能模型解算结果(数据)与实际人体形态结构的关系第69-70页
   ·下肢肌肉功能模型计算机应用分析系统的应用第70-71页
   ·步态多机同步测试结果的简要分析第71-75页
     ·活体髋关节中心空间位置的确定第72页
     ·步态同步测试主要数据资料第72-73页
     ·步态同步测试动作阶段的划分第73页
     ·同步测试步态着地和蹬伸动作数据资料的简要分析第73-75页
5 结论第75-76页
6 参考文献第76-82页
7 致谢第82-83页
8 附录第83-94页
9 图表索引第94-96页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义正定矩阵的研究
下一篇:企业并购相关财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