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工蜂酸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 第1-60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12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12页 |
·仪器 | 第12页 |
2 方法 | 第12-23页 |
·ACPase的分离 | 第12-14页 |
·ACPase粗酶液的制备及分离纯化 | 第12-13页 |
·DEAE-Sepharose F.F柱层析 | 第13页 |
·Sephadex G-200柱层析 | 第13页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13-14页 |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14页 |
·纯度鉴定 | 第14页 |
·ACPase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14-16页 |
·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14页 |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14页 |
·ACPase米氏常数Km的测定 | 第14页 |
·ACPase热稳定性测定 | 第14-15页 |
·ACPase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第15页 |
·ACPase等电点的测定 | 第15页 |
·ACPase的NR/R单向和双向对角线SDS-PAGE | 第15-16页 |
·圆二色谱(CD)分析 | 第16页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16页 |
·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的影响 | 第16-20页 |
·K~+对酶的作用 | 第16-17页 |
·Mg~(2+)对酶的作用 | 第17页 |
·Zn~(2+)对酶的作用 | 第17页 |
·Cd~(2+)对酶的作用 | 第17-18页 |
·Pb~(2+)对酶的作用 | 第18页 |
·Cu~(2+)对酶的作用 | 第18页 |
·Cr~(3+)对酶的作用 | 第18-19页 |
·Fe~(3+)对酶的作用 | 第19页 |
·脲对酶的作用 | 第19-20页 |
·化学修饰剂对酶的影响 | 第20-23页 |
·DTT对酶的作用 | 第20页 |
·pCMB对酶的作用 | 第20-21页 |
·NBS对酶的作用 | 第21页 |
·PMSF对酶的作用 | 第21-22页 |
·BrAc对酶的作用 | 第22-23页 |
3 结果 | 第23-52页 |
·ACPase的纯化 | 第23-27页 |
·工蜂、蜂蛹、蜂蜜和蜂王浆的ACPase活性比较 | 第23-24页 |
·ACPase的提纯 | 第24-25页 |
·ACPase的纯度鉴定 | 第25-27页 |
·ACPase的基本性质 | 第27-34页 |
·ACPase作用的最适pH | 第27页 |
·ACPase作用的最适温度 | 第27-28页 |
·ACPase的米氏常数 | 第28页 |
·ACPase的热稳定性 | 第28-29页 |
·ACPase的分子量测定 | 第29-30页 |
·ACPase的等电点 | 第30-31页 |
·ACPase的NR/R单向SDS-PAGE | 第31-32页 |
·ACPase的NR/R双向对角线SDS-PAGE | 第32-33页 |
·ACPase的圆二色谱(CD)分析结果 | 第33页 |
·ACPase的氨基酸组成 | 第33-34页 |
·激活剂与抑制剂对ACPase作用结果 | 第34-48页 |
·K~+对酶的作用 | 第34-35页 |
·Mg~(2+)对酶的作用 | 第35-37页 |
·Zn~(2+)对酶的作用 | 第37-38页 |
·Cd~(2+)对酶的作用 | 第38-39页 |
·Pb~(2+)对酶的作用 | 第39-40页 |
·Cu~(2+)对酶的作用 | 第40-43页 |
·Cr~(3+)对酶的作用 | 第43-45页 |
·Fe~(3+)对酶的作用 | 第45-47页 |
·脲对酶的作用 | 第47-48页 |
·化学修饰剂对酶的作用结果 | 第48-52页 |
·化学修饰剂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 第48-49页 |
·化学修饰剂对酶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 | 第49-52页 |
4 讨论 | 第52-57页 |
·酶的分离 | 第52-53页 |
·酶的性质 | 第53-54页 |
·激活与抑制作用 | 第54-55页 |
·酶的化学修饰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综述 磷酸酶研究进展 | 第60-104页 |
1 引言 | 第60-61页 |
2 非特异性ACP | 第61-72页 |
·紫色酸性磷酸酶 | 第61页 |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 第61-72页 |
3 蛋白磷酸酶 | 第72-93页 |
·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 | 第74-84页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 第84-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附录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