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制现代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 全球化与法制现代化 | 第6-15页 |
(一) 全球化 | 第6-9页 |
1 、 全球化的渊源 | 第6-8页 |
2 、 全球化的涵义 | 第8-9页 |
(二) 法制现代化 | 第9-15页 |
1 、 对法制的解读 | 第9-10页 |
2 、 对现代化的解读 | 第10-11页 |
3 、 对法制现代化的解读 | 第11-15页 |
二、 全球化对法制现代化的影响 | 第15-22页 |
(一) 法制全球化初露端倪 | 第15-18页 |
1 、 法制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 | 第15-17页 |
2 、 法制全球化的涵义 | 第17-18页 |
(二) 全球化对法制研究、法律意识的影响 | 第18-20页 |
1 、 将转换法制现代化研究的视角 | 第18-19页 |
2 、 将加快法律移植的进程 | 第19-20页 |
3 、 将有利于比较法学的发展 | 第20页 |
(三) 全球化对中国法制转型的影响 | 第20-22页 |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现代化 | 第22-32页 |
(一) 法制现代化的目标 | 第22-24页 |
1 、 静态目标 | 第22-23页 |
2 、 动态目标 | 第23-24页 |
(二) 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 第24-26页 |
1 、 法制现代化的实证标准 | 第24-25页 |
2 、 法制现代化的价值标准 | 第25-26页 |
(三) 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 第26-32页 |
1 、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快法律移植的步伐 | 第26-28页 |
2 、 促进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 第28-29页 |
3 、 价值取向的理性化 | 第29-30页 |
4 、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第30-32页 |
四、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第32-38页 |
(一)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32-33页 |
(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第33-38页 |
1 、 法治国家的涵义 | 第34页 |
2 、 法治国家的社会条件 | 第34-35页 |
3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 | 第35-36页 |
4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策略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