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流形方法及接触参数的进一步探讨
| 1 绪论 | 第1-14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 1.2 数值流形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接触问题在流形方法中的地位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 2 数值流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进一步探讨 | 第14-31页 |
| 2.1 数值流形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4-17页 |
| 2.1.1 数值流形方法的网格与覆盖 | 第14-15页 |
| 2.1.2 数值流形方法的计算原理 | 第15-17页 |
| 2.2 数值流形方法的基本方程及改进 | 第17-23页 |
| 2.2.1 单元上的总体位移函数 | 第17-18页 |
| 2.2.2 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 | 第18-19页 |
| 2.2.3 初应力矩阵推导 | 第19-20页 |
| 2.2.4 点荷载矩阵的推导 | 第20-21页 |
| 2.2.5 体荷载矩阵 | 第21页 |
| 2.2.6 惯性力矩阵与速度矩阵 | 第21-23页 |
| 2.2.7 约束矩阵 | 第23页 |
| 2.3 计算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 第23-26页 |
| 2.3.1 权函数与位移覆盖函数的选择 | 第23-24页 |
| 2.3.2 积分方法 | 第24-25页 |
| 2.3.3 初应力场矩阵 | 第25页 |
| 2.3.4 时间步选择的讨论 | 第25-26页 |
| 2.3.5 荷载的分步施加 | 第26页 |
| 2.4 计算过程及程序框图 | 第26-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接触问题的探讨 | 第31-52页 |
| 3.1 各种数值方法中处理接触问题的途径 | 第31-35页 |
| 3.1.1 有限元法中的不连续界面单元 | 第31-34页 |
| 3.1.2 离散单元法中接触界面的处理方法 | 第34-35页 |
| 3.1.3 处理接触问题的其它计算方法 | 第35页 |
| 3.2 接触形态及自动识别方法 | 第35-40页 |
| 3.2.1 接触形态 | 第35-37页 |
| 3.2.2 单元编号与存储方式 | 第37-38页 |
| 3.2.3 接触形态自动识别的程序实现流程图 | 第38-40页 |
| 3.3 一般覆盖的接触矩阵 | 第40-46页 |
| 3.3.1 法向接触矩阵 | 第40-43页 |
| 3.3.2 切向接触矩阵 | 第43-46页 |
| 3.4 数值流形方法在接触处理上的特点分析 | 第46-47页 |
| 3.5 弹簧系数选取的讨论 | 第47-49页 |
| 3.5.1 接触弹簧系数的选取范围估计 | 第47-48页 |
| 3.5.2 弹簧系数选择的探讨 | 第48-49页 |
| 3.6 接触计算的流程图 | 第49-51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4 计算实例与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 4.1 悬臂梁计算的比较与讨论 | 第52-53页 |
| 4.2 悬臂梁折断裂纹开展过程模拟 | 第53-55页 |
| 4.3 某矩形隧道开挖卸载过程模拟 | 第55-5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附录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