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样例学习中获得问题解决技能:自我解释效应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1 问题解决的一般阶段及有关理论的简介 | 第7-14页 |
| ·D.P.Ausubel等人对问题解决的观点 | 第7-9页 |
| ·R.Gagne的问题解决观点 | 第9-11页 |
| ·J.R.Anderson的问题解决理论 | 第11-14页 |
| 2 问题解决技能获得的有关研究 | 第14-18页 |
| ·样例学习的实践问题 | 第14-16页 |
| ·样例学习的理论问题 | 第16页 |
| ·Chi等人对样例学习所做的假设 | 第16-18页 |
| 3 采用中学化学课程材料所做的实验 | 第18-44页 |
| ·材料的选择和分析 | 第18-20页 |
| ·被试的选择 | 第20页 |
| ·实验的程序 | 第20-25页 |
| ·知识获得阶段 | 第22-24页 |
| ·背景知识的获得 | 第22页 |
| ·目标知识的获得 | 第22-24页 |
| ·问题解决阶段 | 第24-25页 |
| ·同型问题的解决 | 第24-25页 |
| ·目标章中问题的解决 | 第25页 |
| ·初步结果 | 第25-26页 |
| ·对知识获得阶段中的言语报告的分析 | 第26-30页 |
| ·生成的言语报告的总量:以语句行为单位的分析 | 第26-28页 |
| ·生成的言语报告的总量:以观念类型为单位的分析 | 第28-30页 |
| ·对知识获得阶段生成的自我解释的分析 | 第30-34页 |
| ·对解释语句的数量的比较 | 第30页 |
| ·对解释的结构的比较 | 第30-31页 |
| ·对解释的内容的比较 | 第31-33页 |
| ·小结对解释的分析 | 第33-34页 |
| ·对知识获得阶段言语报告中的监控语句的分析 | 第34-36页 |
| ·监控语句的分类 | 第34-35页 |
| ·对监控语句的比较 | 第35-36页 |
| ·问题解决阶段的言语报告与对样例的参考情况 | 第36-37页 |
| ·对参考样例的辨别 | 第36页 |
| ·参考样例的情形 | 第36-37页 |
| ·在问题解决中利用样例的情况 | 第37页 |
| ·讨论 | 第37-44页 |
| ·自我解释在学习中的作用 | 第37-41页 |
| ·自我解释作用的机制 | 第41-43页 |
| ·自我解释的加工特征 | 第43-44页 |
| 感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1 前测验 | 第47-49页 |
| 附录2 后测验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