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第2章 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概述 | 第10-22页 |
2.1 国外关于产品责任的概念、法律特征及性质 | 第10-15页 |
2.1.1 概念 | 第10-11页 |
2.1.2 特征 | 第11-12页 |
2.1.3 性质 | 第12-15页 |
2.2 国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5-17页 |
2.3 国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动态分析 | 第17-22页 |
2.3.1 国际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2.3.2 美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新动态 | 第19-22页 |
第3章 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22-42页 |
3.1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 第22-25页 |
3.1.1 国外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类型 | 第22-23页 |
3.1.2 国外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趋势 | 第23-24页 |
3.1.3 我国关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学说 | 第24-25页 |
3.2 国外产品责任法律关系主体的界定 | 第25-26页 |
3.2.1 加害方主体 | 第25-26页 |
3.2.2 受害方主体 | 第26页 |
3.3 产品责任成因——产品存在缺陷 | 第26-30页 |
3.3.1 各国关于产品范围的界定 | 第26-28页 |
3.3.2 产品的缺陷 | 第28-30页 |
3.4 产品责任的因果关系 | 第30-35页 |
3.4.1 事实上的因果关系 | 第30-31页 |
3.4.2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 第31-34页 |
3.4.3 市场份额决定因果关系 | 第34-35页 |
3.5 损害赔偿 | 第35-37页 |
3.5.1 人身损害赔偿 | 第35-36页 |
3.5.2 财产损失赔偿 | 第36页 |
3.5.3 惩罚性损害赔偿 | 第36-37页 |
3.6 产品责任司法救济 | 第37-42页 |
3.6.1 诉讼时效 | 第37-38页 |
3.6.2 举证责任 | 第38-39页 |
3.6.3 抗辩事由 | 第39-42页 |
第4章 中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借鉴研究 | 第42-58页 |
4.1 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 第42-43页 |
4.1.1 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核心的原则 | 第42页 |
4.1.2 利益兼顾原则 | 第42-43页 |
4.2 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43-55页 |
4.2.1 产品责任法的统一化 | 第43页 |
4.2.2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明确化 | 第43-47页 |
4.2.3 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清晰化 | 第47-48页 |
4.2.4 产品责任法中产品范围确定化 | 第48-49页 |
4.2.5 确定产品是否具有缺陷的标准明晰化 | 第49-50页 |
4.2.6 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科学化 | 第50-54页 |
4.2.7 产品责任的司法救济合理化 | 第54-55页 |
4.3 产品责任配套制度——产品责任保险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 第55-58页 |
4.3.1 开办产品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 第56页 |
4.3.2 我国产品责任保险的不足与完善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