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与模块化设计在工业流水线管控系统的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软件重构概述 | 第11-12页 |
·模块化设计概述 | 第12-13页 |
·工业流水线管控系统概述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 第14-15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 软件重构 | 第16-27页 |
·软件重构定义 | 第16-17页 |
·重构过程中要保留程序行为 | 第16页 |
·重构要改善程序结构 | 第16-17页 |
·软件重构的意义 | 第17-19页 |
·软件重构是进化式软件开发的重要手段 | 第17-18页 |
·软件重构能延长遗留系统生命周期 | 第18页 |
·软件重构能为程序员编码带来好处 | 第18-19页 |
·软件重构的原则 | 第19-21页 |
·两顶帽子(Two Hats) | 第19-20页 |
·单元测试(Unit Test) | 第20页 |
·小步前进(Small Step) | 第20-21页 |
·三项法则(The Rule of Three) | 第21页 |
·软件重构中的时机 | 第21-23页 |
·何时需要重构 | 第21-22页 |
·何时不需要重构 | 第22-23页 |
·软件重构的策略 | 第23-26页 |
·代码级的重构 | 第23-26页 |
·其他级别的重构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 模块化设计 | 第27-40页 |
·模块与模块化定义 | 第27-30页 |
·模块的定义及特征 | 第27-28页 |
·模块化的定义及特征 | 第28-30页 |
·模块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 | 第30-31页 |
·模块化的目的 | 第31页 |
·模块化设计的支撑理论 | 第31-33页 |
·系统论原理 | 第32页 |
·相似性原理 | 第32页 |
·重用性、标准化原理 | 第32-33页 |
·模块化的优点 | 第33-34页 |
·传统结构化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软件模块化的优点 | 第33-34页 |
·模块的划分理论 | 第34-37页 |
·模块划分的原则 | 第35-36页 |
·模块划分的层次化 | 第36-37页 |
·模块划分的方法 | 第37页 |
·软件模块化设计方法 | 第37-39页 |
·HIPO 图的 H 图 | 第37-38页 |
·IPO 图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 工业流水线控制系统 | 第40-50页 |
·流水线生产原理 | 第40-41页 |
·流水线生产特征 | 第41页 |
·工业流水线控制系统 | 第41-42页 |
·工业流水线控制系统动态需求特征 | 第42-43页 |
·智能卡管控系统介绍 | 第43-49页 |
·系统概述 | 第43-47页 |
·智能卡机控制流程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 系统重构和模块化设计 | 第50-67页 |
·Card System 重构前设计 | 第50-52页 |
·原系统的一些设计缺陷 | 第52-53页 |
·Card System 系统重构后的设计 | 第53-57页 |
·Card System 重构后的框架 | 第53页 |
·PLC 与主线程通讯 | 第53-55页 |
·主线程控制逻辑 | 第55-57页 |
·重构后的 Card System 系统 | 第57页 |
·MCS 系统模块化设计 | 第57-65页 |
·MCS 系统模块层次 | 第58页 |
·设配配置模块 | 第58-59页 |
·硬件配置模块 | 第59-60页 |
·模板配置模块 | 第60-61页 |
·数据配置模块 | 第61-62页 |
·数据状态模块 | 第62-63页 |
·补卡模块 | 第63页 |
·数据来源配置模块 | 第63-64页 |
·用户权限配置模块 | 第64-65页 |
·日志查找模块 | 第65页 |
·软件系统自适应硬件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 总结和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