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一、前言 | 第10-13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13-30页 |
(一) 材料 | 第13-14页 |
1.菌株及载体 | 第13页 |
2.真核细胞株 | 第13页 |
3.修饰酶及限制性内切酶 | 第13页 |
4.其它主要试剂 | 第13页 |
5.放射形核素 | 第13页 |
6.主要仪器设备 | 第13-14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4-30页 |
1.实验技术路线 | 第14页 |
2.细胞培养、复苏、诱导与联苯胺染色 | 第14-15页 |
·MEL细胞的培养、复苏 | 第14-15页 |
·细胞的药物诱导 | 第15页 |
·联苯胺染色 | 第15页 |
3.MEL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15页 |
4.代表cDNA片段分子库的制备 | 第15-20页 |
·引物及衔接子 | 第16-18页 |
·cDNA第一、第二链的合成 | 第18-19页 |
·Rsa I酶切 | 第19页 |
·衔接子的连接 | 第19-20页 |
·低循环数的基本扩增 | 第20页 |
5.差异PCR | 第20-22页 |
·引物的3’末端标记 | 第20页 |
·差异PCR | 第20-21页 |
·PACE测序电泳 | 第21-22页 |
6.差示带的回收、再扩增和纯化 | 第22页 |
·差示带的回收 | 第22页 |
·差示带的再扩增 | 第22页 |
·差示片段的再扩增产物的纯化 | 第22页 |
7.差异cDNA片段的克隆 | 第22-24页 |
·连接反应 | 第22-23页 |
·质粒转化 | 第23页 |
·重组体的筛选及鉴定 | 第23-24页 |
·重组质粒测序模板的制备 | 第24页 |
8.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 | 第24-26页 |
·质粒的斑点印迹 | 第25页 |
·混合cDNA探针的制备 | 第25页 |
·斑点杂交 | 第25-26页 |
9.阳性克隆的c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26页 |
·cDNA序列测定 | 第26页 |
·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26页 |
10.Northern杂交鉴定差异性 | 第26-27页 |
·RNA转膜 | 第26页 |
·探针制备 | 第26-27页 |
·Northern杂交 | 第27页 |
11.RACE | 第27-30页 |
·RACE的策略 | 第27页 |
·引物的设计、合成及纯化 | 第27-28页 |
·PCR反应 | 第28-29页 |
·Southern杂交鉴定RACE产物的特异性 | 第29页 |
·特异性产物的回收、克隆和序列测定 | 第29-30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30-53页 |
(一) 联苯胺染色检测药物诱导MEL细胞分化的状况 | 第30页 |
(二) 细胞总RNA的质量鉴定 | 第30页 |
(三) 差异PCR | 第30-41页 |
1.寡核苷酸的质量鉴定 | 第30-34页 |
2.差异PCR模板的富集 | 第34页 |
3.差异PCR | 第34-36页 |
4.差示带的切取、回收和再扩增 | 第36页 |
5.差异cDNA片段的克隆 | 第36-38页 |
6.差异cDNA片段的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 第38-41页 |
(四) 差异cDNA片段的差异性鉴定 | 第41-45页 |
1.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分析 | 第41-43页 |
2.Northern杂交分析确定差异cDNA片段的差异性 | 第43-45页 |
(五) 3’及5’RACE | 第45-48页 |
1.RACE特异引物的纯化 | 第45-46页 |
·’及5’RACE | 第46-47页 |
3.Southern杂交 | 第47页 |
4.RACE产物测序 | 第47-48页 |
(六) 部分长片段cDNA的序列分析 | 第48-53页 |
·#克隆 | 第48-50页 |
·#RACE产物 | 第50-53页 |
四、讨论 | 第53-59页 |
五、小结 | 第59-60页 |
六、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七、文献综述:差异显示技术及其发展 | 第65-78页 |
八、英文名词及缩写 | 第78-80页 |
九、致谢 | 第80-81页 |
十、附录 | 第8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