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玉米秸杆揉切特性及其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5页
 第一节 课题提出的背景第6-11页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第三节 国外对秸秆粗加工机具的研究情况第12页
 第四节 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情况第12-13页
 第五节 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试验台及测试系统硬件原理第15-24页
 第一节 试验台的改装第15-16页
 第二节 能量消耗的测量原理及方法第16-18页
  2.1 测量原理第16页
  2.2 测量方法第16-18页
  2.3 测量要求第18页
 第三节 测试系统硬件工作原理第18-24页
  3.1 测试系统硬件组成第18页
  3.2 光电编码器第18-23页
  3.3 数据采集板第23-24页
第三章 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第24-38页
 第一节 虚拟仪器系统技术第24-28页
  1.1 虚拟仪器的定义第24页
  1.2 虚拟仪器的产生第24-26页
  1.3 虚拟仪器的构成第26-27页
  1.4 虚拟仪器的特点第27-28页
 第二节 编程软件的选择第28-30页
  2.1 驱动软件的选择第28-29页
  2.2 应用软件的选择第29-30页
 第三节 编写测试程序第30-35页
  3.1 测试程序编写思路及程序流程图第30-34页
  3.2 误差估计第34-35页
 第四节 能量消耗测试虚拟仪器面板设计第35-38页
  4.1 信号状态显示第36-37页
  4.2 信号处理后的结果显示第37页
  4.3 仪器操作控件第37-38页
第四章 玉米茎秆生理学特征及揉切特性第38-51页
 第一节 玉米茎秆的生理学特征第38-40页
  1.1 生理组织特征第38-39页
  1.2 营养学特征第39-40页
 第二节 玉米茎秆揉切试验第40-50页
  2.1 概述第40页
  2.2 试验一:动定刀的间隙及滑切角对指标的影响第40-46页
  2.3 试验二:滑切角对指标的影响第46-47页
  2.4 试验三:含水率与秸秆生长部位对指标的影响第47-50页
 第三节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51-53页
 第一节 结论第51-52页
 第二节 建议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O自由基及CS~+分子离子的结构与光谱
下一篇:非对称陀螺自由基分子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