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 一. 鳗鱼养殖现状及其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 1. 研究鳗鱼的意义 | 第8页 |
| 2. 鳗鱼的分类及分布 | 第8-11页 |
| 2.1 鳗鱼在我国的分布 | 第9页 |
| 2.2 鳗鱼养殖概况 | 第9-11页 |
| 二. 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 | 第11-19页 |
| 1. 遗传标记的定义 | 第11页 |
| 2. 鱼类遗传标记的发展及特点 | 第11-15页 |
| 2.1 形态学标记 | 第11页 |
| 2.2 细胞学标记 | 第11-12页 |
| 2.3 生物化学标记 | 第12页 |
| 2.4 免疫学标记 | 第12页 |
| 2.5 分子遗传标记 | 第12-15页 |
| 2.5.1 RFLP标记 | 第12页 |
| 2.5.2 AFLP标记 | 第12-13页 |
| 2.5.3 DNA指纹标记技术 | 第13-14页 |
| 2.5.4 RAPD标记 | 第14页 |
| 2.5.5 STR连锁分析技术 | 第14-15页 |
| 3. RAPD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 第15-18页 |
| 3.1 RAPD技术的优点 | 第15-16页 |
| 3.2 RAPD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3.3 RAPD标记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4. 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论文 | 第19-23页 |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 1. 实验用鱼 | 第19页 |
| 2. 鳗鱼D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 2.1 全血样品的采集 | 第19页 |
| 2.2 核D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 3. 制备的DNA的质量及浓度检测 | 第20页 |
| 3.1 紫外吸收检测 | 第20页 |
| 3.2 凝胶电泳检测 | 第20页 |
| 4. RAPD的扩增反应体系 | 第20-22页 |
| 4.1 本实验所用引物碱基序列 | 第21页 |
| 4.2 RAPD扩增反应 | 第21-22页 |
| 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2页 |
| 6. 数据处理分析 | 第22-23页 |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3-39页 |
| 1. 三种鳗鱼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23页 |
| 2. 对不同随机扩增引物的筛选 | 第23-24页 |
| 3. 三种鳗鱼的RAPD扩增结果 | 第24-39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9-42页 |
| 1.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三种鳗鱼遗传结构和种质鉴定的研究 | 第39-40页 |
| 2. 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0页 |
| 3. RAPD反应体系的重复性 | 第40-41页 |
| 4. 扩增产物电泳的分辨率 | 第41-42页 |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42-43页 |
| 附录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