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主要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概述 | 第15-24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学位及学位点的概念 | 第15-16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的涵义 | 第16页 |
·区域及区域划分 | 第16-17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属性与历史演变 | 第17-19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属性 | 第17-18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历史 | 第18-19页 |
·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经济地域运动理论 | 第20-22页 |
·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的边界 | 第22-24页 |
第3章 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状况 | 第24-45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的区域布局状况 | 第24-28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的区域时间布局 | 第24-25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点的区域空间布局 | 第25-26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的数量与省级区域人口、GDP、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比较 | 第26-28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的区域布局状况 | 第28-36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的区域时间布局 | 第28-31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的区域空间布局 | 第31-32页 |
·教育经济管理硕士学位点分布与人口、GDP教育经费比较情况 | 第32-34页 |
·教育经济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空间布局情况 | 第34-36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的区域布局特征 | 第36-45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点的区域布局特征 | 第36-38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的区域布局特征 | 第38-42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的区域布局总体特征 | 第42-45页 |
第4章 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状况透视 | 第45-50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中的问题 | 第45-47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点区域布局中的问题 | 第45-46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区域布局中的问题 | 第46-47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空间布局中的问题 | 第47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中问题的原因 | 第47-50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问题的历史性因素 | 第47-48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问题的经济性因素 | 第48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问题的政策性因素 | 第48-49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问题的自身发展因素 | 第49-50页 |
第5章 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不断完善的途径 | 第50-55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不断完善的原则 | 第50-52页 |
·尊重历史原则 | 第50页 |
·规模匹配原则 | 第50-51页 |
·市场导向原则 | 第51页 |
·协调发展原则 | 第51-52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不断完善的具体措施 | 第52-55页 |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硕士点布局不断完善的措施 | 第52-54页 |
·教育经济管理学位点自身研究方向的调整协调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导师课题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