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鹤江木雕审美形态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天门鹤江木雕发展的背景、过程与现状 | 第11-16页 |
| 第一节、天门鹤江木雕发展的背景 | 第11-12页 |
| (一) 宗教崇拜 | 第11页 |
| (二) 社会环境 | 第11-12页 |
| 第二节、天门鹤江木雕的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 第三节、天门鹤江木雕的现状 | 第13-16页 |
| (一) 继承者的断层 | 第13-14页 |
| (二) 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展开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天门鹤江木雕的工艺特征 | 第16-30页 |
| 第一节、天门鹤江木雕的工艺造型 | 第16-22页 |
| (一)、天门鹤江木雕工艺造型 | 第16-20页 |
| 1、造型比例头大身小 | 第16-17页 |
| 2、人物排序尊大卑小 | 第17页 |
| 3、人物组合复杂多样 | 第17-18页 |
| 4、线条形式抽象概括 | 第18页 |
| 5、工艺过程严谨有序 | 第18-20页 |
| (二)、天门鹤江木雕工艺造型实例分析 | 第20-22页 |
| 第二节、天门鹤江木雕的色彩研究 | 第22-25页 |
| (一)、天门鹤江木雕色彩研究 | 第22-24页 |
| 1、天门鹤江木雕色彩等级 | 第22-23页 |
| 2、天门鹤江木雕色彩搭配 | 第23页 |
| 3、天门鹤江木雕色彩成因 | 第23-24页 |
| (二)、 天门鹤江木雕色彩实例分析 | 第24-25页 |
| 第三节、天门鹤江木雕的艺术风格 | 第25-27页 |
| (一) 时代风格 | 第25-26页 |
| (二) 民族风格 | 第26-27页 |
| 第四节、天门鹤江木雕的观感特征 | 第27-30页 |
| (一)、 追求“神似”而非“形似” | 第27页 |
| (二)、 在“静态雕塑”上表现“动态趋势” | 第27-30页 |
| 第三章、天门鹤江木雕与三大木雕比较 | 第30-36页 |
| 第一节、三大木雕简析 | 第30-33页 |
| 第二节、比较分析 | 第33-36页 |
| (一) 表现形式比较 | 第33页 |
| (二)、 图案内容比较 | 第33-34页 |
| (三) 工艺特点比较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天门鹤江木雕的审美形态 | 第36-42页 |
| 第一节、天门鹤江木雕审美形态包含的因素 | 第36-38页 |
| (一)、 生成性 | 第36-37页 |
| (二)、 贯通性 | 第37页 |
| (三)、 兼容性 | 第37-38页 |
| (四)、 二重性 | 第38页 |
| 第二节、天门鹤江木雕审美形态包含的类型 | 第38-42页 |
| (一)、技术美 | 第38-39页 |
| (二)、艺术美 | 第39-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附件 | 第44-48页 |
| 图片注释 | 第48-52页 |
| 文本注释 | 第52页 |
| 参考书目 | 第52-53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