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SCADA 系统概述 | 第8页 |
| ·电力SCADA 系统的发展 | 第8-9页 |
| ·当今远动传输规约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 ·规约的标准化 | 第10页 |
| ·目前的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面向对象技术、UML 语言及并发设计 | 第12-25页 |
| ·面向对象方法概述 | 第12-14页 |
|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原则 | 第13页 |
| ·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的基本过程 | 第13-14页 |
| ·统一建模语言UML | 第14-16页 |
| ·事物 | 第14-16页 |
| ·关系 | 第16页 |
| ·图 | 第16页 |
| ·有限状态机的实现方法 | 第16-22页 |
| ·FSM 的形式化描述 | 第17页 |
| ·传统的FSM 实现方法 | 第17-19页 |
| ·新的FSM 实现框架 | 第19-22页 |
| ·小结 | 第22页 |
| ·并发应用 | 第22-24页 |
| ·概述 | 第22-23页 |
| ·并发任务间的协作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IEC60870-5-104 规约 | 第25-35页 |
| ·IEC60870-5-104 传输方式 | 第25页 |
| ·IEC60870-5-104 规约结构 | 第25-26页 |
| ·IEC60870-5-104 规约的报文结构 | 第26-27页 |
| ·IEC60870-5-104 规约的控制域定义 | 第27-29页 |
| ·链路传输规则 | 第29-34页 |
| ·防止报文丢失与报文重复传送 | 第29-31页 |
| ·测试过程 | 第31-33页 |
| ·采用启/停的传输控制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104 规约的软件设计及实现 | 第35-50页 |
| ·104 规约通信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35-37页 |
| ·并发设计 | 第36-37页 |
| ·基于TCP/IP 的网络编程 | 第37页 |
| ·104 规约通信软件的建模 | 第37-41页 |
| ·分析对象模型 | 第37-38页 |
| ·动态模型 | 第38-41页 |
| ·网络层的设计及实现 | 第41-42页 |
| ·传输控制层的设计及实现 | 第42-46页 |
| ·传输控制层结构 | 第43页 |
| ·TransCtrlLayer 类 | 第43-44页 |
| ·状态机 | 第44-46页 |
| ·相关说明 | 第46页 |
| ·应用层的设计及实现 | 第46-49页 |
| ·静态模型设计 | 第46-47页 |
| ·命令队列的设计 | 第47页 |
| ·命令的执行 | 第47页 |
| ·AppLayer 类 | 第47-48页 |
| ·通信管理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104 主站端软件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0-60页 |
| ·测试界面 | 第50-52页 |
| ·规约参数测试 | 第52-59页 |
| ·T0:连接建立的超时(305) | 第52-53页 |
| ·T1:发送或测试APDU 的超时(155) | 第53-55页 |
| ·T2:无数据报文时确认的超时(105) | 第55页 |
| ·T3:长期空闲状态下发送测试帧的超时(205) | 第55-56页 |
| ·w:最迟接收到w 个I 格式的APDU 后给出确认(8) | 第56-57页 |
| ·遥控执行结果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60-62页 |
| ·主要工作回顾 | 第60-61页 |
|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附录A 状态转移表 | 第65-69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