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参数测定的仪器及技术论文

汽车尾气排放远程移动检测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汽车尾气排放远程移动检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现状第10-14页
   ·汽车尾气排放远程移动检测技术现状第10-11页
     ·国外现状第10-11页
     ·国内现状第11页
   ·研究汽车尾气排放远程移动检测技术的必要性第11-12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任务第12-14页
第二章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的研究对象与论文依托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第14-25页
   ·发动机主要有害排放物的危害性、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第14-17页
     ·一氧化碳(CO)第14-15页
     ·碳氢化合物(HC)第15-16页
     ·氮氧化合物(NOx)第16-17页
   ·瞬态工况对汽油汽车排放的影响第17-20页
     ·冷起动过程第18页
     ·暖机过程第18-19页
     ·加速过程第19页
     ·减速过程第19-20页
     ·滑行过程第20页
   ·发动机瞬态排放间接检测技术第20-25页
     ·瞬态排放间接检测数据的修正方法第20-23页
     ·符号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 Shannon 熵第23-25页
第三章 汽车尾气排放远程移动检测系统的研制第25-42页
   ·汽车尾气排放远程移动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5-26页
     ·检测系统的组成第25页
     ·检测系统的功能第25-26页
   ·汽车尾气排放远程移动检测系统的检测参数与检测方法第26-27页
     ·检测参数第26页
     ·检测方法第26页
     ·评价方法第26-27页
   ·汽车尾气排放远程移动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第27-36页
     ·硬件总体设计第27页
     ·车速检测第27-33页
     ·数据远程传输第33-36页
   ·汽车尾气排放远程移动检测软件设计第36-42页
     ·软件的功能规划及设计原则第36-37页
     ·数据接收第37-39页
     ·数据处理第39-40页
     ·数据发送第40-42页
第四章 汽油汽车道路检测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第42-57页
   ·简单升档加速工况道路检测实验第42-46页
     ·工况的设置第42-43页
     ·实验方案第43页
     ·实验结果第43-46页
   ·改进的 ASM 工况道路检测实验第46-49页
     ·工况的设置第46-47页
     ·实验方案第47页
     ·实验结果第47-49页
   ·双怠速工况室内检测实验第49-51页
     ·工况的设置第49-50页
     ·实验方案第50页
     ·实验结果第50-51页
   ·三种工况的汽油汽车排放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1-54页
     ·简单升档加速工况排放结果分析第51-52页
     ·改进的 ASM 工况排放结果分析第52-53页
     ·双怠速工况排放结果分析第53-54页
   ·三种工况下汽油汽车排放结果的共性与差异分析第54-57页
     ·共性分析第55页
     ·差异分析第55-57页
研究总结和展望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第65-66页
附录 B AVL 五组份排放分析仪通信协议第66-72页
附录 C ETPro++ GPRS IP Modem 及相关 AT 指令介绍第72-78页
附录 D 汽车尾气排放远程移动检测系统研制期间所用设备一览第78-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压水工隧道渗透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汽油机瞬态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