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钢轨超声波探伤仪的研究与开发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超声波探伤技术的发展和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 ·超声探伤技术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超声探伤的数字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超声探伤技术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5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 第2章 超声波探伤技术 | 第17-30页 |
| ·超声波探伤机理 | 第17-23页 |
| ·描述超声场的物理量 | 第18-20页 |
| ·超声波探伤方法 | 第20-22页 |
| ·超声探伤仪 | 第22-23页 |
| ·超声探伤信号的分析 | 第23-26页 |
| ·影响缺陷回波幅度的因素 | 第23-25页 |
| ·缺陷的定位 | 第25-26页 |
| ·新技术、新方法对传统超声波探伤系统的挑战 | 第26-27页 |
| ·超声波探伤的通用技术问题 | 第27-30页 |
| ·频率的选择 | 第27页 |
| ·探头的选择 | 第27-28页 |
| ·耦合 | 第28页 |
| ·宽脉冲与窄脉冲 | 第28-30页 |
| 第3章 超声波探伤系统硬件组成 | 第30-39页 |
| ·超声探头 | 第30-32页 |
| ·压电换能器超声探头的组成 | 第30-31页 |
| ·压电换能器超声探头的主要种类 | 第31-32页 |
| ·模拟超声波探伤仪 | 第32-33页 |
| ·ST-518型超声波探伤仪简介 | 第32-33页 |
| ·数据采集卡及计算机 | 第33-35页 |
| ·PCI-1714数据采集卡 | 第33-35页 |
| ·工业控制计算机 | 第35页 |
| ·系统硬件的安装与调试 | 第35-39页 |
| ·安装流程 | 第35-36页 |
| ·系统硬件的测试 | 第36-39页 |
| 第4章 系统软件构建 | 第39-53页 |
| ·相关技术介绍 | 第39-44页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 | 第39页 |
| ·MFC运行机制 | 第39-40页 |
| ·进程和线程的概念 | 第40-41页 |
| ·数据库技术 | 第41-42页 |
| ·编程环境介绍 | 第42-44页 |
| ·系统的分层设计 | 第44-49页 |
| ·系统分层设计的原因 | 第44页 |
| ·系统功能模块 | 第44-49页 |
| ·主要程序流程 | 第49-53页 |
| ·程序流程图 | 第49-53页 |
| 第5章 系统信号分析处理 | 第53-70页 |
| ·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53-54页 |
| ·小波变换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 第54-59页 |
| ·小波函数 | 第54-56页 |
| ·小波函数的多分辨率分析 | 第56-57页 |
| ·信号的分解和重建 | 第57-59页 |
|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 第59页 |
| ·系统信号分析及缺陷识别 | 第59-70页 |
| ·利用小波变换实现对探伤信号的噪声抑制 | 第59-63页 |
| ·利用小波变换实现对探伤信号的分析与缺陷识别 | 第63-64页 |
|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对探伤信号的分析与缺陷识别 | 第64-70页 |
| 第6章 研究总结和建议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