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ASD 者对社交面孔的加工 | 第12-13页 |
·ASD 者对情绪面孔的加工 | 第13-15页 |
·有关 ASD 者面孔加工的两种观点 | 第15-16页 |
·面孔加工缺损观 | 第15页 |
·面孔加工特殊策略观 | 第15-16页 |
·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第2章 自闭症儿童社交场景面孔的加工 | 第18-32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被试 | 第18-19页 |
·仪器 | 第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程序 | 第20-21页 |
·分析指标 | 第21页 |
·结果 | 第21-30页 |
·对人物和背景的加工 | 第23-25页 |
·对面孔和身体的加工 | 第25-26页 |
·对面孔的加工 | 第26-28页 |
·对面孔内部特征的加工 | 第28-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自闭症儿童对社交场景中面孔的觉察与加工特点 | 第30-31页 |
·自闭症儿童对面孔内部特征的加工特点 | 第31-32页 |
第3章 自闭症儿童对中性面孔的加工 | 第32-40页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4页 |
·被试 | 第32页 |
·仪器 | 第32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程序 | 第33-34页 |
·研究设计 | 第34页 |
·分析指标 | 第34页 |
·结果 | 第34-38页 |
·对面孔的加工 | 第34-36页 |
·对面孔特征区的加工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自闭症儿童对面孔的觉察与加工 | 第38页 |
·自闭症儿童对面孔特征区的加工 | 第38-40页 |
第4章 自闭症儿童对情绪面孔的加工 | 第40-52页 |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3页 |
·被试 | 第40页 |
·仪器 | 第40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程序 | 第42页 |
·研究设计 | 第42页 |
·分析指标 | 第42-43页 |
·结果 | 第43-48页 |
·对各种情绪面孔的加工 | 第43-46页 |
·对面孔内部特征的加工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2页 |
·自闭症儿童对情绪面孔的觉察与加工特点 | 第48-49页 |
·自闭症儿童对情绪面孔特征区的加工特点 | 第49-52页 |
第5章 总讨论 | 第52-54页 |
·自闭症儿童对社交面孔的加工特点 | 第52页 |
·情绪加工能力对自闭症儿童社交的影响 | 第52-53页 |
·语言能力和智力水平对自闭症儿童社交面孔加工的影响 | 第53-54页 |
第6章 总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8页 |
附录 1: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 第62-64页 |
附录 2: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