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1页 |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第二章 集团客户及集团客户信贷风险 | 第11-19页 |
·集团客户的概念 | 第11-13页 |
·集团客户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集团客户的法律特征 | 第13页 |
·集团客户的行为特征 | 第13-14页 |
·集团客户的财务特征 | 第14-15页 |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殊表现 | 第15-17页 |
·内部关联交易频繁 | 第15页 |
·集团客户之间、关联企业之间无序的互保 | 第15-17页 |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突发性、传染性、持续性 | 第17页 |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 第17-19页 |
·集团客户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的信贷风险 | 第17-18页 |
·银行信贷管理产生的信贷风险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现状分析 | 第19-25页 |
·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原则 | 第19-20页 |
·国内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措施现状分析 | 第20-25页 |
·国内商业银行贷前贷后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建立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机制,稳步推进集团客户统一授信工作 | 第21-22页 |
·建立了信贷风险管理电脑系统,实现对信贷业务全过程信息 | 第22-23页 |
·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 | 第23页 |
·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导致重效益而轻风险 | 第23-24页 |
·信贷风险的预警和处置能力落后 | 第24-25页 |
第四章 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 第25-31页 |
·西方商业银行对集团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经验 | 第25-28页 |
·加强关联企业立法,保护债权人利益 | 第25页 |
·遵循“一个债务人原则” | 第25-26页 |
·建立客户经理网络作为组织保证 | 第26页 |
·做好母子公司信用评级 | 第26-27页 |
·实行统一授信 | 第27页 |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担保 | 第27页 |
·建立关联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 第27-28页 |
·银行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 | 第28页 |
·西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值得借鉴的做法 | 第28-31页 |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级方法 | 第28-29页 |
·统一的授信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 第29页 |
·独立的评审原则 | 第29页 |
·独立的贷款检查制度和动态的贷后管理 | 第29-30页 |
·以不断创新的金融防范技术和金融产品来降低风险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商业银行完善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及其构想 | 第31-49页 |
·加强尽职调查,理清集团客户内部关系 | 第31-32页 |
·建立集团客户关联企业关系图谱 | 第31-32页 |
·建立担保矩阵 | 第32页 |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判别集团客户非财务因素 | 第32-44页 |
·模糊数学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影响客户资信的非财务因素 | 第35-41页 |
·模糊综合判别分析 | 第41-44页 |
·完善人民银行的信用征信信息系统平台,降低集团客户与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风险 | 第44页 |
·建立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 第44-46页 |
·明确借款主体和还款主体,保证银行债权 | 第46页 |
·在现有借款合同中增设预防性条款,防范集团客户恶意逃债 | 第46-47页 |
·加强贷后管理,密切关注企业情况 | 第47-49页 |
·建立定期评价机制 | 第47页 |
·建立分层次的贷后管理体系 | 第47-48页 |
·建立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