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锣坪斜拉桥施工控制及仿真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斜拉桥的结构特点 | 第10页 |
| ·斜拉桥的发展历史 | 第10-13页 |
| ·国外斜拉桥的发展 | 第10-11页 |
| ·中国斜拉桥的发展 | 第11-13页 |
| ·斜拉桥的发展前景 | 第13页 |
| ·斜拉桥施工控制概述 | 第13-16页 |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发展 | 第14-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 第2章 斜拉桥施工控制系统 | 第18-34页 |
| ·斜拉桥施工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 第18-20页 |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方法 | 第20-23页 |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 | 第23-29页 |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特点 | 第23-24页 |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监测内容 | 第24-28页 |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原则 | 第28-29页 |
| ·影响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因素 | 第29-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铁锣坪斜拉桥施工过程仿真计算 | 第34-61页 |
| ·概述 | 第34-36页 |
| ·分段施工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仿真计算的主要方法 | 第35-36页 |
| ·铁锣坪大桥概述 | 第36-39页 |
| ·工程简介 | 第36-37页 |
| ·主要技术参数 | 第37-39页 |
| ·结构参数 | 第37-39页 |
| ·材料参数 | 第39页 |
| ·设计荷载 | 第39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9-48页 |
| ·单元的划分 | 第40页 |
| ·计算工况 | 第40-43页 |
| ·材料特性 | 第43-44页 |
| ·前支点挂篮的模拟 | 第44-45页 |
| ·预应力作用的模拟 | 第45-46页 |
| ·主梁立模标高的确定 | 第46页 |
| ·各节段累计挠度H_1的计算原理 | 第46-47页 |
| ·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处理 | 第47页 |
| ·混凝土收缩、徐变分析 | 第47-48页 |
| ·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60页 |
| ·斜拉索索力计算结果 | 第48-51页 |
| ·累计挠度计算结果 | 第51-55页 |
| ·塔顶偏位计算结果 | 第55-56页 |
| ·内力计算结果 | 第56-57页 |
| ·应力计算结果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4章 铁锣坪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实施 | 第61-80页 |
| ·施工方案 | 第61-64页 |
| ·施工节段的划分 | 第61页 |
| ·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 | 第61-64页 |
| ·施工控制的实施 | 第64-73页 |
| ·施工控制的流程 | 第64-65页 |
| ·施工监测的实施 | 第65-70页 |
| ·变形测试 | 第65-66页 |
| ·索力测试 | 第66-67页 |
| ·应变测试 | 第67-69页 |
| ·挂篮变形测试 | 第69页 |
| ·温度影响测试 | 第69页 |
| ·结构几何及物理参数的监测 | 第69-70页 |
| ·施工控制相关基础资料的试验与搜集 | 第70页 |
| ·施工工况操作要点 | 第70-72页 |
| ·施工控制精度 | 第72-73页 |
| ·人工神经网络在施工控制中的应用 | 第73-79页 |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73页 |
|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 | 第73-74页 |
| ·BP神经网络 | 第74-76页 |
| ·施工中主梁标高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 | 第76-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