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5页 |
·分子取向的应用 | 第9-11页 |
·分子取向的方法 | 第11-22页 |
·六极电场方法和Brute force 方法 | 第11-16页 |
·混合的静电场与非共振激光场方法 | 第16-18页 |
·双色场方法 | 第18-20页 |
·其他方法 | 第20-21页 |
·HCP 取向 | 第21-22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线型分子的过场取向 | 第25-40页 |
·理论模型 | 第25-30页 |
·分子模型 | 第25-26页 |
·半圈激光脉冲 | 第26-28页 |
·含时薛定谔方程及数值求解方法 | 第28-30页 |
·过场取向的度量及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HCP 的实验制备及HCP 串儿 | 第33-36页 |
·HCP 的实验制备 | 第33-35页 |
·HCP 串儿 | 第35-36页 |
·分子冷却 | 第36-40页 |
·超音速冷却 | 第37-38页 |
·其他方法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循环态分子过场取向理论及数值计算 | 第40-55页 |
·Floquet 理论 | 第41-44页 |
·数值计算 | 第44-47页 |
·变分法理论计算最优取向 | 第47-49页 |
·小周期THCP 下的过场取向结果及规律 | 第49-55页 |
第四章 半圈脉冲串儿作用下优化大周期循环态分子取向 | 第55-75页 |
·双重复周期脉冲下有效延长取向持续时间 | 第55-62页 |
·双重复周期脉冲串儿方案下的取向结果 | 第56-58页 |
·双重复周期脉冲串儿方案的取向机制 | 第58-62页 |
·大周期THCPC 下的循环态取向 | 第62-72页 |
·THCPC 方案下的取向结果 | 第63-68页 |
·THCPC 方案的取向机制 | 第68-72页 |
·初态的制备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摘要 | 第93-96页 |
Abstract | 第96-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