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前言 | 第9-14页 |
·汽车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湿式离合器在自动变速器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离合器的发展历程 | 第11页 |
·湿式离合器简介 | 第11-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4-20页 |
·湿式离合器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无级变速器及其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湿式离合器动态接合特性分析 | 第23-32页 |
·湿式离合器的接合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 第23-25页 |
·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的运动状态描述 | 第23-24页 |
·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 第24-25页 |
·湿式离合器动态接合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摩擦材质的影响分析 | 第25页 |
·摩擦片表面沟槽的影响分析 | 第25-27页 |
·传动用油和温度的影响分析 | 第27页 |
·湿式离合器的摩擦机理分析 | 第27-30页 |
·干摩擦分析 | 第28页 |
·液体摩擦分析 | 第28-29页 |
·边界摩擦分析 | 第29页 |
·混合摩擦分析 | 第29-30页 |
·湿式离合器动态接合过程分析 | 第30-31页 |
·挤压阶段摩擦片传递摩擦力矩能力分析 | 第30页 |
·压紧阶段摩擦片传递摩擦力矩能力分析 | 第30-31页 |
·粗糙接触阶段摩擦片传递摩擦力矩能力分析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动态非线性模型 | 第32-46页 |
·挤压阶段的数学模型 | 第32-42页 |
·离合器摩擦片间油膜的工作原理 | 第32-34页 |
·离合器摩擦片间油膜承载力分析 | 第34-42页 |
·离合器摩擦片间油膜总承载力和离合器接合过程传递转矩 | 第42页 |
·压紧阶段的数学模型 | 第42-45页 |
·粗糙接触阶段的数学模型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湿式离合器动态非线性模型仿真研究 | 第46-60页 |
·车辆传动系统仿真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 第46-48页 |
·摩擦片间油膜厚度的仿真与分析 | 第48-51页 |
·仿真模型 | 第48页 |
·仿真参数选取 | 第48-50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粘性转矩的仿真与分析 | 第51-52页 |
·粗糙转矩的仿真与分析 | 第52-53页 |
·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传递转矩的仿真与分析 | 第53-54页 |
·不同工况下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传递转矩仿真与分析 | 第54-56页 |
·动态摩擦系数的变化趋势 | 第56-59页 |
·离合器接合过程传递转矩达到峰值比率的变化趋势 | 第56-57页 |
·动态摩擦系数的变化趋势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台架试验与分析 | 第60-67页 |
·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试验台 | 第60-62页 |
·试验参照标准 | 第60页 |
·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试验台 | 第60-62页 |
·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 | 第62-64页 |
·试验过程 | 第62页 |
·试验结果 | 第62-64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基于湿式离合器动态非线性模型的CVT 湿式离合器起步控制与仿真研究 | 第67-93页 |
·CVT 湿式离合器起步过程分析 | 第67-72页 |
·发动机稳态输出转矩 | 第67-68页 |
·换算到离合器输出轴上的阻力矩 | 第68-71页 |
·摩擦转矩 | 第71-72页 |
·CVT 湿式离合器起步过程分析湿式离合器的起步控制方法、控制目标和汽车起步性能评价指标 | 第72-75页 |
·常见的起步控制方法 | 第73页 |
·湿式离合器起步的控制目标 | 第73-74页 |
·汽车起步性能评价指标 | 第74-75页 |
·最优算法确定CVT 离合器摩擦片间压力 | 第75-79页 |
·最优控制问题的基本描述 | 第75-76页 |
·用状态空间方法求解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的片间压力 | 第76-78页 |
·用模糊推理方法确定起步时间 | 第78-79页 |
·模糊自适应PID 控制分析与设计 | 第79-86页 |
·模糊自适应PID 控制分析 | 第80-82页 |
·模糊自适应PID 控制系统设计 | 第82-86页 |
·CVT 湿式离合器起步仿真分析 | 第86-91页 |
·仿真模型 | 第86-8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93-95页 |
·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93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93-94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00-101页 |
学术论文 | 第100页 |
专利 | 第100-101页 |
摘要 | 第101-103页 |
ABSTRACT | 第103-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