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4页 |
·引言 | 第7页 |
·大分子交替组装膜及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 | 第7-17页 |
·原子力显微镜(AFM)概论 | 第7-13页 |
·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 第7-8页 |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成像模式 | 第8-13页 |
·接触模式 | 第9-11页 |
·轻敲模式 | 第11-12页 |
·非接触模式 | 第12-13页 |
·紫外-可见光谱(UV-Vis)法 | 第13-15页 |
·UV-Vis 概述 | 第13-14页 |
·UV-Vis 原理 | 第14页 |
·UV-Vis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第14页 |
·UV-Vis 用于多层膜及无机粒子的研究 | 第14-15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分析 | 第15-17页 |
·XPS 概述 | 第15页 |
·XPS 测量原理 | 第15-16页 |
·XPS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第16-17页 |
·XPS 用于多层膜和无机粒子的研究 | 第17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概论 | 第17-19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发现 | 第17-19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机理 | 第19页 |
·层层自组装(LBL)技术概论 | 第19-22页 |
·层层自组装技术的由来 | 第19-21页 |
·层层自组装的可用组分 | 第21-22页 |
·层层自组装的相互作用力 | 第22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DNA 与银纳米粒子层层自组装及其在SERS 上的应用”的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24页 |
·CTAB 包裹的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4-25页 |
·在云母基底上20 ng/μL, 50 ng/μL 和100 ng/μL λ-DNA 网络的制备 | 第25页 |
·制备λ-DNA 网络/银纳米粒子的单层与多层膜 | 第25页 |
·在制备好的单层与多层膜上检验亚甲基蓝的SERS 效应 | 第25-26页 |
·实验所用设备 | 第26页 |
·“通过在PEI/PSS 单层与多层膜中还原银离子来合成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26-27页 |
·制备PSS/PEI 的单层与多层膜 | 第27页 |
·制备杂化的纳米复合材料 | 第27页 |
·实验所用设备 | 第27-28页 |
第三章 λ-DNA与CTAB包裹的银纳米粒子的层层自组装及其在SERS上的应用实验结果分析 | 第28-44页 |
·CTAB 包裹的银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28-30页 |
·DNA 网络的制备 | 第30-33页 |
·λ-DNA 网络与CTAB 包裹的银纳米粒子的层层自组装结构 | 第33-36页 |
·粗糙的杂化结构 | 第36-37页 |
·SERS 活动基底 | 第37-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通过在PEI/PSS单层与多层膜中还原银离子来合成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54页 |
·PSS 与PEI 的结构及PEI 与银离子的结合 | 第44-45页 |
·PSS/PEI 多层膜的形成 | 第45-47页 |
·PSS/PEI 多层膜的表面形态 | 第47-49页 |
·多层膜中银纳米粒子的形成 | 第49-50页 |
·超杂化材料的表面形态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摘要 | 第65-67页 |
Abstract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