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0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常用的钢基体和颗粒增强体 | 第8-9页 |
·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 | 第9-11页 |
·TiC-TiB_2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TiC-TiB_2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TiC-TiB_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 第12页 |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 | 第12-18页 |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 第13-15页 |
·SHS在铸造技术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手套箱实验 | 第21-22页 |
·浇注实验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3页 |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 第23-24页 |
·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硬度 | 第24页 |
·磨损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无预热条件下(Ti,Fe)-B_4C体系SHS反应产物的研究 | 第25-37页 |
·Ti含量对(Ti,Fe)-B_4C体系SHS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25-28页 |
·反应物颗粒尺寸对(Ti,Fe)-B_4C体系SHS反应的影响 | 第28-36页 |
·(Ti,Fe)粉粒度对(Ti,Fe)-B_4C体系SHS反应的影响 | 第28-31页 |
·B_4C粉粒度对(Ti,Fe)-B_4C体系SHS反应的影响 | 第3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预热对(Ti,Fe)-B_4C体系SHS反应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37-47页 |
·不同Ti含量下预热对SHS反应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37-41页 |
·不同Ti含量下预热对SHS反应产物相的影响 | 第37-40页 |
·不同Ti含量下预热对SHS反应产物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B_4C粒度下预热对SHS反应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41-46页 |
·不同B_4C粒度下预热对体系SHS反应产物相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不同B_4C粒度下预热对SHS反应产物组织的影响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TiC+TiB_2局部增强碳钢复合材料的组织和磨损性能 | 第47-67页 |
·引言 | 第47页 |
·复合材料的界面典型组织 | 第47-53页 |
·颗粒增强区和过渡区界面 | 第49-51页 |
·过渡区和基体区界面 | 第51-53页 |
·复合材料的局部增强区的组织 | 第53-59页 |
·不同Ti含量碳钢复合材料增强区XRD分析 | 第53-54页 |
·不同Ti含量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 | 第54-56页 |
·不同B_4C粒度碳钢复合材料增强区XRD分析 | 第56-57页 |
·不同B_4C粒度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 | 第57-59页 |
·热处理对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59-65页 |
·不同Ti含量复合材料的热处理前后的磨损性能 | 第59-62页 |
·不同Ti含量复合材料热处理前后的硬度 | 第62页 |
·不同B_4C粒度复合材料的热处理前后的磨损性能 | 第62-65页 |
·不同B_4C粒度复合材料热处理前后的硬度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参加项目 | 第78-79页 |
摘要 | 第79-82页 |
Abstract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导师简介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