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两重性 | 第10-14页 |
(一) 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 第10-11页 |
1. 传统文化的内涵 | 第10页 |
2. 传统文化的特点 | 第10-11页 |
(二)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 | 第11-14页 |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 第14-22页 |
(一)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 第14-17页 |
1. 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 | 第14-16页 |
2.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使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 | 第16-17页 |
(二)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 | 第17-19页 |
1. 传统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思想基础 | 第17-18页 |
2. 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 | 第18页 |
3. 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和人格修养的内核,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 第18-19页 |
4. 传统文化为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第19页 |
(三)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 第19-22页 |
1. 有利于应对文化全球化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 第19-20页 |
2. 陶冶大学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 | 第20页 |
3.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会做人 | 第20-21页 |
4.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 第21-22页 |
三、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原因 | 第22-30页 |
(一)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缺失现状 | 第22-24页 |
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具体内涵的了解程度不高 | 第22-23页 |
2. 当代大学生的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 | 第23页 |
3.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不足 | 第23-24页 |
(二)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的原因 | 第24-30页 |
1. 百年屈辱史和建国后的一些错误造成的文化心理伤痛 | 第25-26页 |
2. 当今大学生所形成的特有的时代心理 | 第26-28页 |
4. 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 | 第28-30页 |
四、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原则和途径 | 第30-35页 |
(一)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原则 | 第30页 |
(二)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 | 第30-35页 |
1. 多方面协调配合,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 第30-32页 |
2. 加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正确引导 | 第32页 |
3. 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制度和组织建设 | 第32-33页 |
4. 改变目前我国教育中对传统文化忽视的现状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