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6-11页 |
1、问题提出 | 第6页 |
2、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6-7页 |
3、本文基本假设 | 第7-8页 |
4、已有的理论文献综述 | 第8-9页 |
5、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9页 |
6、本文的篇章结构 | 第9-11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群体性事件与弱势群体利益表达 | 第12-19页 |
1、经济原因分析 | 第12-15页 |
2、法治成因分析 | 第15-17页 |
3、社会成因分析 | 第17页 |
4、心理成因分析 | 第17-19页 |
三、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困境及成因 | 第19-31页 |
1、表达困境 | 第20-23页 |
2、成因分析 | 第23-31页 |
四、对弱势群体的救助 | 第31-39页 |
1、司法救助 | 第31-32页 |
2、行政救助 | 第32-36页 |
3、非政府组织救助 | 第36-38页 |
4、教育救助 | 第38-39页 |
5、传媒呼声 | 第39页 |
五、结语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