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ndows的电火花线切割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
| 摘要 | 第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分类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国外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6-17页 |
| ·我国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7-19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线切割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23-31页 |
| ·线切割加工原理 | 第23页 |
| ·高速走丝线切割机的结构 | 第23-24页 |
| ·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24-25页 |
| ·软件结构及主要功能模块 | 第25-29页 |
| ·线切割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26-27页 |
| ·软件结构及模块划分 | 第27-28页 |
| ·软件总体界面设计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3章 并口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 第31-41页 |
| ·并口 | 第31-36页 |
| ·PC并行端口介绍 | 第32页 |
| ·PC标准配备并行口介绍 | 第32-35页 |
| ·PC并行口数字输入/输出 | 第35-36页 |
| ·监测系统中并口的应用 | 第36-37页 |
| ·PC并行口数字输入/输出的VC实现 | 第37-40页 |
| ·WinIo库在VC应用程序中的使用 | 第37-39页 |
| ·WinIo库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及关键技术 | 第41-73页 |
| ·3B指令可视化功能实现 | 第41-54页 |
| ·3B指令格式及编程方法 | 第41-43页 |
| ·3B代码的译码 | 第43-48页 |
| ·数据存储结构设计 | 第43-44页 |
| ·3B代码中图形信息的提取 | 第44-48页 |
| ·图形范围的获取 | 第48-51页 |
| ·坐标变换和映射模式 | 第51-54页 |
| ·设备坐标和逻辑坐标 | 第51页 |
| ·映射模式介绍 | 第51-52页 |
| ·窗口和视口 | 第52-53页 |
| ·本系统中逻辑坐标和设备坐标的转换 | 第53-54页 |
| ·仿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61页 |
| ·逐点比较插补算法 | 第54-59页 |
| ·仿真算法 | 第59-61页 |
| ·监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63页 |
| ·内存位图的图形轨迹绘制 | 第61-62页 |
| ·图形跟踪显示模块 | 第62-63页 |
|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3-68页 |
| ·数据采集定时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63-64页 |
| ·多媒体定时器的应用 | 第64-66页 |
| ·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 第66-68页 |
| ·监测系统的多线程设计 | 第68-72页 |
| ·多线程技术简介 | 第68页 |
| ·线程的基本操作 | 第68-70页 |
| ·监测系统的线程安排 | 第70页 |
| ·监测系统多线程的实现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5章 系统的实例分析 | 第73-81页 |
| ·系统操作界面 | 第73-75页 |
| ·仿真实例 | 第75-77页 |
| ·监测实验 | 第77-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总结 | 第81-82页 |
| 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