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挪用公款罪的概述 | 第12-17页 |
一、我国挪用公款罪的立法沿革 | 第12-13页 |
二、挪用公款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 第13-14页 |
(一) 挪用公款罪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特征 | 第13-14页 |
三、国外对相似行为的立法简介 | 第14-17页 |
第二部分 挪用公款罪立法中不明确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 第17-28页 |
一、挪用公款罪的主体问题 | 第17-20页 |
(一) 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财产人员的问题 | 第17-18页 |
(二) 为单位利益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问题 | 第18-19页 |
(三) 挪用公款罪的牵连犯问题 | 第19-20页 |
二、挪用公款罪的对象问题 | 第20-23页 |
(一) 公款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二) 非特定公物成为挪用公款罪对象的问题 | 第21-23页 |
三、挪用公款罪客观方面问题 | 第23-28页 |
(一)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问题 | 第23-26页 |
(二)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的问题 | 第26页 |
(三) 对于“挪而未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完善问题 | 第28-35页 |
一、挪用公款罪主体的立法完善问题 | 第28-29页 |
(一) 增设单位为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 | 第28页 |
(二) 挪用公款罪的牵连犯问题 | 第28-29页 |
二、挪用公款罪对象的立法完善问题 | 第29页 |
三、挪用公款罪客观要件的立法完善问题 | 第29-32页 |
(一) “归个人使用”不应成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 第29-30页 |
(二) 剔除三种用途条件,以严重后果作为构成条件 | 第30-31页 |
(三) 取消刑法第185条第2款和第272条第2款的规定 | 第31-32页 |
四、挪用公款罪的刑罚完善问题 | 第32-35页 |
(一) 应当增设罚金刑或没收财产刑 | 第32-33页 |
(二) 将归还本息作为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酌定情节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