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代码缓冲区溢出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表格目录 | 第10-11页 |
图片目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二进制代码分析 | 第17-27页 |
·数据流分析 | 第17-18页 |
·控制流分析 | 第18页 |
·模糊测试 | 第18-19页 |
·程序切片 | 第19-20页 |
·符号执行 | 第20页 |
·污染传播 | 第20-21页 |
·插装 | 第21-22页 |
·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二进制代码缓冲区溢出研究 | 第27-37页 |
·缓冲区溢出原理 | 第27页 |
·缓冲区种类及利用技术 | 第27-32页 |
·栈溢出 | 第28-29页 |
·堆溢出 | 第29-30页 |
·格式化字符串漏洞 | 第30-31页 |
·整数溢出 | 第31-32页 |
·缓冲区溢出防护技术 | 第32-36页 |
·静态分析 | 第32-33页 |
·词法分析 | 第32页 |
·语义分析 | 第32-33页 |
·动态保护 | 第33-35页 |
·地址保护 | 第33-34页 |
·输入保护 | 第34页 |
·边界检查 | 第34-35页 |
·混淆 | 第35页 |
·隔离 | 第35-36页 |
·不可执行内存区域 | 第36页 |
·沙盒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非可信数据二进制程序缓冲区溢出检测 | 第37-44页 |
·常见缓冲区溢出漏洞模式 | 第37-38页 |
·基于汇编代码的缓冲区溢出漏洞模式 | 第38-41页 |
·基于非可信数据的缓冲区溢出漏洞模式 | 第41页 |
·检验约束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实现 | 第44-53页 |
·PIN动态插装平台简介 | 第44-45页 |
·BPTRACE工作原理 | 第45-47页 |
·动态分析阶段 | 第47-50页 |
·插装模块 | 第47-48页 |
·污染传播模块 | 第48-49页 |
·帧模块 | 第49-50页 |
·追踪模块 | 第50页 |
·静态分析阶段 | 第50-52页 |
·敏感点分析模块 | 第51页 |
·切片模块 | 第51页 |
·污染传播链分析模块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验证与应用 | 第53-63页 |
·实验案例 | 第53-57页 |
·恶意输入检测 | 第54-55页 |
·正常数据检测 | 第55-57页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 第57-59页 |
·比较分析 | 第59-61页 |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比较 | 第59页 |
·敏感函数分析与敏感指令分析比较 | 第59-60页 |
·与纯动态检测之比较 | 第60页 |
·分析总结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