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简述 | 第10-14页 |
一、是否要坚持合作制的问题 | 第11-12页 |
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问题 | 第12-13页 |
三、对2003 改革方案的评价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农村合作金融理论 | 第15-19页 |
一、合作制理论 | 第15-16页 |
二、农村金融理论 | 第16-18页 |
三、农村合作金融理论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现代产权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 第21-25页 |
一、企业交易费用理论 | 第21-22页 |
二、企业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25-35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演变过程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人民银行“花钱买机制”的信用社改革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9-35页 |
一、路径依赖导致“民营资本官办化”现象日益明显 | 第29-30页 |
二、政策扶持是农村信用社经营改善的主因 | 第30-31页 |
三、省级联社的管理体制将会增加再次改革的成本 | 第31-35页 |
第四章 治理结构的缺陷是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 第35-42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演变过程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 | 第36-38页 |
一、治理结构模式 | 第36-37页 |
二、主要特征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当前的治理结构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 第38-42页 |
一、新的股份合作制约束力弱 | 第39页 |
二、所有者缺位,权力制衡机制失衡 | 第39-41页 |
三、自治文化逐渐流失,省联社的约束加重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改革和完善治理结构,促进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 第42-57页 |
第一节 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经验借鉴 | 第42-45页 |
一、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 第42-44页 |
二、合作金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 第44页 |
三、启示与借鉴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丘北实验 | 第45-51页 |
一、改革前丘北县农村信用社组织架构情况 | 第45-47页 |
二、改革后丘北县农村信用社组织架构情况 | 第47-48页 |
三、丘北县农村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职权 | 第48-50页 |
四、丘北县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的基本成效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外部支持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创新的方向与目标 | 第52-54页 |
第五节 改革与完善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 第54-57页 |
一、规范和加强省联社的行业管理职能 | 第54页 |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股权设置 | 第54-55页 |
三、理顺监督机制,切实提高监事会的监督力度 | 第55页 |
四、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 | 第55-56页 |
五、加强外部监管的有效性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与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