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册府元龟》研究--以唐史史源学为中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8页
 一、选题的理由与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的现状第11-14页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第14-18页
第一章 《册府元龟》与类书的发展第18-34页
 第一节 类书的起源略论第18-21页
 第二节 类书的发展与演变第21-28页
 第三节 《册府元龟》在类书发展中的地位第28-34页
第二章 《册府元龟》的修撰与流布第34-50页
 第一节 “四大部书”的修撰缘起第34-39页
 第二节 《册府元龟》的修纂及其流布第39-50页
  一、始修时间第39-40页
  二、撰修书局之地点第40-41页
  三、完成时间第41-42页
  四、流布第42-44页
  五、《册府元龟》在当时的特殊功用和地位第44-50页
第三章 《册府元龟》的编修者考述第50-68页
第四章 《册府元龟》中唐史史料的史源学研究第68-162页
 第一节 宋代前期能见到的唐史史料之概况第68-75页
  1. 正史类第70-71页
  2. 编年类第71页
  3. 实录类第71页
  4. 杂史类第71页
  5. 职官类第71-72页
  6. 仪注类第72页
  7. 刑法类第72-73页
  8. 地理类第73页
  9. 氏族类第73页
  10. 传记类第73-74页
  11. 小说类第74-75页
  12. 类书类第75页
 第二节 唐史史料来源的可能性分析第75-80页
 第三节 唐史史料的来源判断第80-162页
  一、《册府元龟》与唐代实录第80-147页
  二、《册府元龟》与唐纪传体国史第147-154页
  三、《册府元龟》与《旧唐书》第154-157页
  四、《册府元龟》与《唐会要》第157-162页
结论第162-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0页
致谢第170-17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秦史
下一篇: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以乐舞、百戏、书法、绘画、雕塑为中心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