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 ·锌对动植物的影响 | 第11-12页 |
| ·锌对人的影响 | 第11页 |
| ·锌对植物的影响 | 第11-12页 |
| ·土壤锌含量的研究 | 第12页 |
| ·土壤锌的形态和影响锌有效性的因素 | 第12-14页 |
| ·土壤pH 值 | 第13页 |
| ·有机质 | 第13页 |
| ·土壤水分 | 第13-14页 |
| ·土壤质地 | 第14页 |
| ·土壤温度 | 第14页 |
| ·土壤中共存离子 | 第14页 |
| ·土壤锌有效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 ·有效性锌测定方法 | 第14-15页 |
| ·植物对锌的吸收规律 | 第15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 ·试验区概况 | 第16页 |
| ·供试土壤 | 第16页 |
| ·试验设计 | 第16-19页 |
| ·土壤有效锌测定试验 | 第16-17页 |
| ·玉米栽培试验 | 第17-18页 |
| ·土壤有效锌影响因素试验 | 第18页 |
| ·数据处理分析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不同浸提剂对土壤有效锌的浸提效果 | 第19-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页 |
| ·土样采集处理 | 第19页 |
|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 ·土壤浸提液 | 第19页 |
|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34页 |
| ·DTPA+TEA (pH=7.3)的浸提效果分析 | 第19-26页 |
| ·相同振荡时间不同液土比的浸提效果 | 第19-22页 |
| ·相同液土比不同振荡时间条件下的浸提效果 | 第22-26页 |
| ·EDTA+CH_3COONH_4 的浸提效果分析 | 第26-30页 |
| ·相同振荡时间不同液土比浸提的效果 | 第26-28页 |
| ·相同液土比不同振荡时间的浸提效果 | 第28-30页 |
| ·DTPA+NH_4HCO_3 的浸提效果分析 | 第30-34页 |
| ·相同振荡时间不同液土比浸提的效果分析 | 第30-32页 |
| ·相同振荡时间不同液土比浸提的效果分析 | 第32-34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土壤有效锌浸提的适宜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 第35-45页 |
| ·不同浸提剂对土壤有效锌的浸提结果分析 | 第35-42页 |
| ·DTPA+TEA 的浸提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 ·影响因素作用效应分析 | 第35页 |
| ·不同条件下土壤有效锌的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 ·EDTA+CH_3COONH_4 的浸提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 ·影响因素作用效应分析 | 第37-38页 |
| ·不同条件下土壤有效锌的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DTPA+NH_4HCO_3 的浸提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影响因素作用效应分析 | 第40页 |
| ·不同条件下土壤有效锌的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土壤与植物锌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 ·不同浸提剂浸提锌量比较 | 第43-44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黄土高原主要土壤锌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45-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页 |
| ·土样采集 | 第45页 |
| ·土壤样品分析 | 第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 ·黄土高原土壤锌含量及有效性 | 第45-46页 |
| ·影响土壤有效锌的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 ·土壤全锌与有效锌的关系 | 第46-47页 |
| ·土壤pH 值与有效锌之间的关系 | 第47页 |
| ·土壤全磷与有效锌的关系 | 第47页 |
| ·土壤有机质与有效锌的关系 | 第47-48页 |
| ·土壤全氮与有效锌之间的关系 | 第48页 |
| ·影响土壤锌有效性因素的通径分析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